【《记念刘和珍君》说课稿】一、教材分析
《记念刘和珍君》是鲁迅先生为纪念在“三一八”惨案中牺牲的女学生刘和珍而写的一篇散文。文章语言凝练、情感深沉,既有对革命青年的深切怀念,也有对反动势力的强烈控诉,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本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属于现代文阅读部分。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深入了解鲁迅的语言风格和思想内涵,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此外,文章中的议论与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也为学生提供了写作借鉴。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 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 理解鲁迅的语言特色和写作手法;
- 学会分析人物形象及其象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感受作者对革命青年的深情缅怀;
-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三、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和主题思想;
- 分析鲁迅的语言风格和写作技巧。
2. 教学难点:
- 领悟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
- 理解“沉默”与“爆发”的辩证关系。
四、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三一八”惨案的历史影像资料,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提问:“你认为一个年轻的生命在国家危难时刻应如何选择?”激发学生兴趣,引出课题。
2. 初读感知(10分钟)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提出问题:文章围绕哪个人物展开?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学生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3. 精读品析(20分钟)
分段精读,结合语句分析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如:
- “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刘和珍的敬仰之情。
-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强调作者对革命精神的赞美。
4. 合作探究(15分钟)
小组讨论:为什么鲁迅称刘和珍为“真的猛士”?文章中哪些句子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变化?
5. 总结升华(5分钟)
引导学生总结文章的主题思想,联系现实,思考当代青年应具备的责任与担当。
五、板书设计
```
记念刘和珍君
——鲁迅
人物:刘和珍
情感:怀念、悲愤、激励
主题:铭记历史,珍惜和平
写法:夹叙夹议,语言凝练
```
六、作业布置
1. 写一篇读后感,谈谈你对“真的猛士”的理解。
2. 搜集鲁迅其他作品,比较其语言风格。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情感体验与思维训练。通过多角度解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涵。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历史背景的理解,提升课堂的深度与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