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人好钓》阅读练习及答案】【原文】
鲁人有好钓者,其钓也,不以饵而以心。常坐于溪畔,凝神静气,久而不去。人问之曰:“子何以不取鱼?”对曰:“吾钓非为鱼也,为乐耳。”或曰:“然则何以自娱?”曰:“观水之流,听风之语,心与物合,意与境同,此乐无穷。”
一日,有童子见之,问曰:“先生之钓,亦有得乎?”曰:“得矣。得其所乐,得其所安。”童子笑曰:“先生虽无鱼,然其乐已足矣。”
【阅读理解题】
1. 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A. 钓鱼的乐趣在于获得鱼
B. 钓鱼是一种娱乐方式
C. 心灵的宁静和满足比物质收获更重要
D. 鲁人喜欢钓鱼是因为他贫穷
2. 文中“不以饵而以心”中的“饵”指的是什么?
A. 钓鱼时使用的工具
B. 钓鱼时用的诱饵
C. 钓鱼人的内心想法
D. 钓鱼的地方
3. “观水之流,听风之语”这句话表达了鲁人怎样的心境?
A. 焦躁不安
B. 内心平静,与自然融为一体
C. 对鱼的渴望
D. 对生活的不满
4. 文中“得其所乐,得其所安”中的“所乐”和“所安”分别指什么?
A. 乐趣和安定
B. 鱼和家
C. 钓鱼和休息
D. 心情和身体
5. 这篇文章通过鲁人的行为,传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A. 人应该追求物质享受
B. 人生应注重精神上的满足
C. 钓鱼是唯一值得做的事情
D. 只有得到鱼才算成功
【参考答案】
1. C
2. B
3. B
4. A
5. B
【简析】
《鲁人好钓》是一篇寓意深刻的短文,通过描写一位鲁地爱好钓鱼的人,表达出一种超脱世俗、重视心灵体验的生活态度。文章强调“钓非为鱼”,而是为了内心的愉悦与安宁,体现出道家“无为而治”、“顺其自然”的思想。这种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精神,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