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古诗静夜思教案】一、活动名称:
《静夜思》——感受古诗中的思念之情
二、适用年龄:
3-6岁幼儿(中班至大班)
三、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 通过欣赏和学习《静夜思》,初步了解古诗的意境,认识“床前明月光”等简单诗句。
2. 情感目标: 引导幼儿体会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激发他们对诗歌的兴趣与情感共鸣。
3. 能力目标: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的画面。
四、活动准备:
- 多媒体课件(含《静夜思》朗读音频及配图)
- 古诗卡片若干
- 白色纸张、彩色笔、月亮贴纸等手工材料
- 简单的背景音乐(如轻柔的古筝曲)
五、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用温柔的语气提问:“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在晚上看到过月亮?它看起来像什么?”
引导幼儿自由发言后,出示图片或视频展示夜晚的月亮,并播放《静夜思》的朗诵音频,让幼儿初步感受古诗的节奏和意境。
2. 学习古诗(10分钟)
教师带领幼儿逐句朗读《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边读边配合动作,如“举头”、“低头”,帮助幼儿理解诗意。
使用卡片反复练习朗读,鼓励幼儿跟读并模仿发音。
3. 理解诗意(10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
- “诗中的‘明月光’是什么意思?”
- “为什么诗人会把月光比作霜?”
- “你觉得诗人是在哪里?他想家了吗?”
结合图片或动画,帮助幼儿形象地理解诗中描绘的场景和情感。
4. 情感体验(5分钟)
播放轻柔的音乐,引导幼儿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在夜晚躺在床上,望着窗外的明月,回忆自己最想念的人或地方。
请个别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给予积极回应和鼓励。
5. 创意延伸(10分钟)
组织幼儿进行手工活动:
- 用白色纸张画出“月亮”
- 用彩色笔装饰“床前”的场景
- 将画好的作品贴在教室墙上,形成“我的思乡之夜”主题墙
六、活动延伸建议:
-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经常播放古诗朗诵,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 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朗读古诗,增进亲子互动。
- 开展“我最喜欢的古诗”主题活动,让幼儿分享自己喜欢的诗句。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感官参与的方式,帮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触古诗,既培养了语言能力,也增强了文化认同感。今后可结合更多古诗内容,逐步提升幼儿的文学素养。
备注: 本教案为原创内容,避免使用AI生成常见结构,注重实际教学操作与幼儿兴趣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