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蜀道难》学案模板】一、学习目标
1. 了解李白的生平及创作背景,理解其诗歌风格。
2. 掌握《蜀道难》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意象。
3. 分析诗歌中运用的艺术手法,如夸张、比喻、对偶等。
4. 感受诗人对蜀道艰险的描绘以及对人生感慨的情感表达。
二、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以豪放不羁的性格和瑰丽奇崛的诗风著称,被誉为“诗仙”。他的作品多以自然山水为题材,情感奔放,想象丰富。《蜀道难》是其代表作之一,充分体现了他的艺术特色与思想感情。
三、背景知识
《蜀道难》是李白在游历蜀地时所作,借蜀道之险峻,抒发对人生道路艰难的感慨。此诗不仅是对蜀地地理环境的描写,更蕴含着诗人对仕途坎坷、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四、文本阅读与理解
1. 通读全文,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2. 结合注释,理解重点词语含义。
3. 分段落分析,把握诗意层次。
五、语言赏析
1. 夸张手法:如“难于上青天”、“连峰去天不盈尺”等,突出蜀道之险。
2. 对偶句式:“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增强节奏感。
3. 比喻修辞:“猿猱欲度愁攀援”,形象地表现动物的难以攀登。
4. 反复咏叹:“噫吁嚱,危乎高哉!”强化情感表达。
六、主题探究
1. 蜀道之难:不仅是地理上的艰难,也象征人生的困境。
2. 人生感慨:诗人借蜀道之险,抒发对人生起伏、命运无常的感叹。
3. 历史反思:通过蜀道的变迁,反映社会动荡与个人命运的联系。
七、拓展延伸
1. 阅读李白其他作品,如《将进酒》《庐山谣》等,体会其诗歌风格。
2. 比较《蜀道难》与其他描写山川险峻的古诗,分析异同。
3. 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人生如蜀道”的理解。
八、课后练习
1. 默写《蜀道难》中你最喜爱的几句,并说明理由。
2.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对诗歌的理解。
3. 小组讨论:如果你是李白,你会如何描写蜀道?请尝试仿写一段。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朗读、讲解、分析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蜀道难》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诗歌背后的人文情怀,提升文学素养与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