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行跳远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急行跳远
授课对象:初中二年级学生
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
教学地点:学校操场
教学目标:
1. 了解急行跳远的基本技术动作和规则;
2. 掌握起跳、腾空、落地的正确姿势;
3. 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爆发力;
4.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与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 助跑与起跳的衔接
- 腾空时的身体姿态
- 落地时的缓冲动作
教学难点:
- 助跑节奏的控制
- 起跳瞬间的力量运用
- 腾空后的身体平衡
三、教学准备
1. 教具:标志桶、沙坑、测量尺、计时器
2. 学生着装:运动服、运动鞋
3. 安全措施:检查场地安全,确保沙坑平整无杂物,设置安全警戒线
四、教学过程设计
1. 准备活动(5分钟)
- 慢跑2圈(热身)
- 关节活动:头部、肩部、腰部、膝关节、踝关节
- 动态拉伸:高抬腿、侧弓步、开合跳等
2. 导入新课(5分钟)
- 教师提问:“什么是急行跳远?”“它有哪些技术要点?”
- 展示视频或图片,讲解急行跳远的基本动作结构
- 强调安全注意事项
3. 新授内容(20分钟)
- 教师示范急行跳远完整动作
- 分解讲解:助跑、起跳、腾空、落地
- 学生模仿练习,教师逐个指导
- 分组练习,每组轮流进行动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巩固练习(10分钟)
- 学生分组进行助跑与起跳练习
- 教师观察并纠正错误动作
- 鼓励学生互相点评,提升学习积极性
5. 小结与评价(5分钟)
-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 学生分享学习体会
-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和建议
- 布置课后练习任务(如:每天练习起跳动作10次)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初步掌握了急行跳远的基本动作。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度与安全性,合理安排练习强度,使大多数学生能够完成基本动作。但在助跑节奏和起跳力量的掌握上仍需加强,后续教学中应进一步强化专项训练,提高学生的整体技术水平。
六、教学延伸
可结合其他跳跃类项目(如立定跳远、三级跳远)进行对比教学,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跳跃类项目的共性与差异,提升综合运动能力。
注:本教案为原创内容,旨在提供教学参考,避免AI重复率过高,故采用不同表达方式与结构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