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堂实录】【教学目标】
1. 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敬仰与怀念之情。
2. 品读语言,体会鲁迅先生的高尚人格和深刻思想。
3. 激发学生对鲁迅及其作品的兴趣,培养阅读名著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回忆性散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文章是周晔写的,她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自己对伯父鲁迅的深切怀念。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文章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那么,我们一起来走进这篇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描绘这位伟大的文学家的。
二、初读感知(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 文章主要写了鲁迅先生的哪些事?
2. 鲁迅先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 作者通过这些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朗读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请几位同学分享自己的初步感受。
三、精读品析(20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逐段分析课文,重点讲解以下几个部分:
1. “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这句话出现的上下文,理解其在全文中的作用。这句话体现了鲁迅先生的无私精神,是全文的核心思想之一。
2. 鲁迅先生的幽默与智慧
通过“笑谈‘碰壁’”这一情节,让学生感受到鲁迅先生的机智与风趣。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理解鲁迅先生面对黑暗势力时的坚定态度。
3. 鲁迅先生对青年的关心
通过“帮助青年作家”这一事件,让学生体会到鲁迅先生对后辈的关怀与鼓励。教师可以结合鲁迅的其他作品,如《呐喊》《彷徨》,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
四、情感升华(10分钟)
教师提问:“你认为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积极发言,有的说他是“伟大的思想家”,有的说他是“勇敢的斗士”,还有的说他是“慈祥的长辈”。
教师总结:鲁迅先生不仅是一位文学巨匠,更是一位充满爱心与责任感的长者。他用自己的笔唤醒了无数沉睡的灵魂,也为我们树立了做人做事的榜样。
五、拓展延伸(5分钟)
教师推荐学生阅读鲁迅的其他作品,如《朝花夕拾》《阿Q正传》等,并鼓励学生写一篇读后感,谈谈自己对鲁迅先生的认识与感悟。
六、布置作业(2分钟)
1. 写一篇短文,题目为《我心中的鲁迅先生》。
2. 阅读《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写出读书笔记。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走进鲁迅的精神世界,激发了他们对经典文学的兴趣。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鲁迅所处的时代背景理解不够深入,今后可适当补充相关历史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与作品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