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闾丘处士》是唐代诗人的一首抒情诗,虽未明确署名作者,但其风格与盛唐时期文人送别、怀友之作相契合。全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友人隐逸生活的敬仰与不舍之情,展现了诗人高洁的情操与深沉的友情。
一、原文
> 赠闾丘处士
> 山中不相见,秋尽又春回。
> 空庭花自落,幽径草还生。
> 淡月随风转,孤云逐水行。
> 君心如野鹤,何必问归程。
二、诗词翻译
在山中我们已许久未曾相见,秋天过去,春天又悄然归来。
空荡的庭院里,花瓣独自飘落;幽静的小路上,青草依旧生长。
淡淡的月光随着风儿轻轻转动,孤独的云朵追逐着流水缓缓前行。
你的心境如同野外的仙鹤,自由自在,何必问归来的路程?
三、诗词鉴赏
这首诗虽短小精悍,却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全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烘托出一种宁静、淡泊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隐居生活的一种由衷赞美。
1. “山中不相见,秋尽又春回”:开篇点明了时间的流逝与友人的离别。虽然两人未能常相见,但季节更替,春去秋来,依然寄托着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牵挂。
2. “空庭花自落,幽径草还生”:这两句描绘了一幅清冷而静谧的画面,花落草生,暗示着自然界的循环往复,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沉静与超脱。
3. “淡月随风转,孤云逐水行”:诗人借自然之景表达心境的悠然自得,月随风动,云逐水行,仿佛也在诉说着一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
4. “君心如野鹤,何必问归程”: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将友人比作“野鹤”,意喻其心性高洁、志趣超然,不愿被世俗所束缚。最后一句“何必问归程”更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选择的尊重与理解。
四、艺术特色
- 语言简练:全诗用词朴素,却富有诗意,体现了唐代诗歌“言简意赅”的特点。
- 意境深远: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空灵、悠远的意境,给人以无限遐想。
- 情感真挚:诗人对友人的敬重与惜别之情贯穿始终,情感真挚动人。
五、结语
《赠闾丘处士》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怀的诗作,它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反映了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诗中所展现的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的精神,正是古代文人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这首诗仍能引发人们对自然、人生和友情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