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言文译文

2025-11-05 15:22:01

问题描述: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言文译文求高手给解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05 15:22:01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言文译文】一、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出自《世说新语·言语》,是古代文人用来形容一个人小时候聪明伶俐,但长大后未必有出息的句子。这句话常被用来提醒人们不要过分依赖或过度期待孩子小时候的表现,强调成长过程中能力和品德的重要性。

原文为:“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吏白,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孔子与君先人同仕于鲁,故为世交。’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或以文举言对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这段话讲述的是孔融(字文举)小时候机智聪慧,能言善辩,受到李元礼的赏识。但后来陈韪却讽刺他“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孔融则反讽对方“想君小时,必当了了”,巧妙地反驳了对方的无礼。

从这段故事可以看出,古人早已意识到“少年得志”并不等于“成年有成”,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人才的评价标准和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二、文言文与现代汉语对照表

文言文 现代汉语翻译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小时候聪明伶俐,长大后未必有出息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 孔融十岁时,跟随父亲来到洛阳
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 当时李元礼很有名气,担任司隶校尉
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来拜访的人,只有才德出众或有亲属关系的才能进去
文举至,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 孔融到了门口,对门吏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
吏白,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 门吏禀报后,李元礼问:“你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
对曰:‘昔先君孔子与君先人同仕于鲁,故为世交。’ 孔融回答:“从前我的祖先孔子与您的祖先曾在鲁国共事,所以是世交。”
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李元礼和宾客们都感到很惊奇
太中大夫陈韪后至,或以文举言对之 太中大夫陈韪后来到了,有人把孔融的话告诉了他
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陈韪说:“小时候聪明伶俐,长大后未必有出息。”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孔融说:“我想您小时候一定也很聪明。”

三、总结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不仅是一句简单的讽刺之语,更是一种人生哲理的体现。它提醒我们,一个人的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仅凭小时候的表现来判断其未来。同时,这个故事也展现了古代文人的机智与风度,以及人际交往中的智慧与幽默。

通过这篇文言文的学习,我们不仅能了解古人的语言表达方式,还能从中汲取为人处世的道理。

以上就是【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言文译文】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