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老赖】“老赖”一词在日常生活中常被用来形容那些有能力履行法律义务却拒不执行的人。虽然这不是一个正式的法律术语,但在实际生活中,它广泛用于描述那些恶意逃避债务、拒绝履行法院判决的当事人。本文将从定义、行为特征、法律后果等方面对“老赖”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相关信息。
一、什么是老赖?
“老赖”是民间对“失信被执行人”的俗称。根据中国相关法律规定,当一个人在法院判决后,有能力偿还债务但故意拖延、拒绝履行,且经法院采取强制措施仍不履行时,该人就会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即俗称的“老赖”。
这类人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 拒绝履行法院生效判决或裁定;
- 有财产但故意隐藏、转移资产;
- 以各种理由推脱还款责任;
- 对法院的执行措施不予配合。
二、老赖的行为特征
| 特征 | 描述 |
| 不履行义务 | 明知有还款义务却不履行,甚至恶意逃避 |
| 隐瞒财产 | 故意隐瞒自己的真实财产状况,如房产、存款等 |
| 拒绝配合 | 对法院的调查、传唤、执行措施不配合 |
| 转移资产 | 将财产转移到他人名下,规避执行 |
| 借口过多 | 以各种理由推脱,如“没钱”、“没能力”等 |
三、老赖的法律后果
| 后果 | 说明 |
| 纳入失信名单 | 会被列入全国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影响个人信用记录 |
| 限制高消费 | 不能乘坐飞机、高铁,不能进行高额消费等 |
| 限制贷款和融资 | 无法获得银行贷款、信用卡等金融服务 |
| 列入黑名单 | 在社会上受到一定舆论压力和道德谴责 |
| 可能面临司法拘留 | 若情节严重,可被依法拘留或追究刑事责任 |
四、如何识别老赖?
1. 查询法院公开信息:可通过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查询是否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2. 查看征信报告:银行或第三方征信机构会记录个人信用状况。
3. 关注法院公告:法院会定期发布被执行人的相关信息。
4. 举报线索:如有发现老赖隐匿财产、转移资产等行为,可向法院举报。
五、结语
“老赖”虽不是法律术语,但其行为严重影响了社会诚信体系和司法权威。随着国家对失信行为的打击力度不断加大,老赖的生存空间正在被逐步压缩。对于普通公民而言,了解老赖的定义和行为特征,有助于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也有助于推动社会信用体系的健康发展。
总结:老赖是指有能力履行法律义务却拒不执行的人,其行为不仅违反法律,也破坏社会诚信。通过法律手段和社会监督,可以有效遏制老赖现象,保障公平正义。
以上就是【什么是老赖】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