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一则(伯牙善鼓琴(hellip及及hellip及)原文注释及翻译)】一、原文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其声慘凄,如泣如诉。钟子期闻之,曰:“此‘悲哉’之声也,岂非‘风雨之音’乎?”伯牙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心与吾同。”
于是,伯牙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知音,足以为知己者也。
二、注释
- 伯牙:春秋时期著名的琴师,以擅长弹琴闻名。
- 钟子期:楚国人,善音乐,能准确听出琴声所表达的情感。
- 善鼓琴:擅长弹琴。
- 志在高山:心中想着高山的景象。
- 峨峨兮若泰山:高峻的样子像泰山一样。
- 洋洋兮若江河:浩荡的样子像江河一样。
-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心中所想的,钟子期都能理解。
- 泰山之阴:泰山的北面。
- 卒逢暴雨:突然遇到大雨。
- 援琴:拿起琴。
- 惨凄:凄凉、悲伤。
- 如泣如诉:像是在哭泣和诉说。
- 悲哉:多么悲哀啊。
- 风雨之音:指因风雨而产生的悲凉声音。
- 知音:真正懂得自己内心的人。
三、翻译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欣赏音乐。每当伯牙弹琴时,如果他心中想着高山,钟子期就会说:“太好了,就像泰山一样高大雄伟!”如果他心中想着流水,钟子期就会说:“太好了,就像江河一样浩荡奔流!”伯牙心中所想的,钟子期都能准确地感受到。
有一次,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玩,突然遇到大雨,便停在岩石下避雨。他心中感到悲伤,就拿出琴来弹奏。琴声凄凉哀伤,仿佛在哭泣和倾诉。钟子期听到后说:“这真是悲哀的声音啊,难道不是风雨带来的音乐吗?”伯牙感叹道:“你真是懂我啊!你的内心和我的心意完全相同。”
从此以后,伯牙再也没有弹过琴,因为他觉得世上再没有像钟子期这样真正懂得他内心的人了。
四、赏析
这段文字出自《列子·汤问》,讲述了伯牙与钟子期之间“知音”的故事。它不仅表达了对音乐艺术的深刻理解,更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心灵相通的珍贵情感。钟子期能够准确感知伯牙琴声中蕴含的情感,因此被后人称为“知音”的典范。这个故事也常被用来形容朋友之间彼此理解、心意相通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