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原文、翻译及赏析】《孔雀东南飞》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篇极具代表性的长篇叙事诗,最早见于南朝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后被收录于《乐府诗集》。全诗长达一千七百多字,是汉代乐府诗中的杰作之一,讲述了焦仲卿与刘兰芝之间因家庭压力而被迫分离,最终双双殉情的爱情悲剧。这首诗不仅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而且在思想内容上也深刻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的悲惨命运和婚姻制度的压迫性。
一、原文节选
(以下为部分经典段落,全文可参考古籍或权威版本)
>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
>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
>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 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 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
> 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 兰芝惭故人,泪落连珠子。
> 吾意久怀忿,君岂不知之?
> 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 府吏闻此语,心知不可违。
> 便言“太守有大怒,不许汝出嫁。”
> 便可速遣之,勿复留盈亏。
> 刘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
> 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 吾意久怀忿,君岂不知之?
> 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 吾意久怀忿,君岂不知之?”
> 举身赴清池,自挂东南枝。
>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
>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 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
> 仰头看明月,低头思故乡。
> 二情同依依,永世无别离。
二、翻译
这首诗讲述的是东汉末年,庐江郡的一个小官焦仲卿的妻子刘兰芝,因婆母嫌弃,被丈夫逼迫休妻。刘兰芝才貌双全,贤惠能干,却因无法适应婆婆的苛责而被逐出家门。她回到娘家后,父母虽爱女,但为了家族名誉,仍劝她另嫁他人。焦仲卿虽深爱妻子,却无力反抗家庭压力,最终二人在绝望中选择以死明志,双双殉情,留下千古悲歌。
三、赏析
《孔雀东南飞》之所以流传至今,不仅因其情节感人,更因其深刻的社会意义。诗中通过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爱情悲剧,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的被动地位和婚姻制度的残酷性。刘兰芝的“举身赴清池”,不仅是对爱情的忠贞,更是对自由与尊严的最后抗争。
诗中大量运用了比喻、夸张、对仗等修辞手法,如“孔雀东南飞”作为开篇,既点题又象征爱情的远行与无奈;“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则象征两人永恒的誓言与灵魂的交融。这些描写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使读者深切感受到人物的情感与命运。
此外,诗歌的语言质朴自然,贴近生活,具有浓厚的民间色彩。它不仅是一部爱情悲剧,更是一幅封建社会的缩影,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伦理观念、家庭关系以及女性的命运。
结语
《孔雀东南飞》以其凄美的故事、深刻的寓意和优美的语言,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经典之作。它不仅是一部爱情诗,更是一部社会批判诗。今天,当我们再次阅读这首诗时,依然能够感受到其中那份沉痛与哀婉,也能更加珍惜现代社会中自由与平等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