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干,字雄飞,桐庐人(唐才子传)阅读答案附翻译上课讲义(4页)】文言文阅读理解讲义:《方干,字雄飞,桐庐人》(出自《唐才子传》)
一、原文节选:
> 方干,字雄飞,桐庐人。少有清才,不事举业,隐居于镜湖之滨。尝游吴越之间,与罗隐、陆龟蒙等友善。性孤峭,不谐俗,虽负才名,终不遇。晚岁客死于会稽,时年五十余。
二、词语解释:
1. 清才:指清高的才华或出众的才能。
2. 不事举业:不参加科举考试,不愿走仕途之路。
3. 隐居:退隐山林,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
4. 镜湖:地名,位于今浙江绍兴一带,古时为风景名胜之地。
5. 吴越:古代地域名称,泛指今江苏、浙江一带。
6. 罗隐、陆龟蒙:均为唐代著名文人,与方干交好。
7. 孤峭:性格孤高、刚直,不易亲近。
8. 不谐俗:不随波逐流,不合世俗。
9. 负才名:拥有才华和名声。
10. 终不遇:最终没有得到朝廷的赏识或重用。
11. 客死:在异乡去世。
12. 会稽:地名,今浙江绍兴一带。
13. 时年:当时年龄。
三、句子翻译:
1. 方干,字雄飞,桐庐人。
方干,字雄飞,是桐庐人。
2. 少有清才,不事举业,隐居于镜湖之滨。
他年轻时就有清高的才华,不参加科举考试,隐居在镜湖边。
3. 尝游吴越之间,与罗隐、陆龟蒙等友善。
曾经游历于吴越之间,与罗隐、陆龟蒙等人交好。
4. 性孤峭,不谐俗,虽负才名,终不遇。
他性格孤高,不合世俗,虽然有才华和名声,但最终没有被朝廷重用。
5. 晚岁客死于会稽,时年五十余。
晚年客死在会稽,当时年纪五十多岁。
四、内容分析:
本文通过简短的文字介绍了唐代诗人方干的生平经历和性格特点。他出身于桐庐,自幼才华横溢,却无意仕途,选择隐居生活。他与当时一些著名文人如罗隐、陆龟蒙交往密切,说明他在文坛上有一定地位。然而,他性格孤傲,不愿随波逐流,因此未能得到朝廷的重视,最终客死异乡。
文章表达了对这位有才而不得志的文人的同情与惋惜,也反映出唐代部分士人因个性与社会现实冲突而难以施展抱负的普遍现象。
五、阅读理解题及参考答案:
题目1:
文中提到“方干少有清才”,这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
说明方干从小就具有卓越的才华和清高的品格。
题目2:
“性孤峭,不谐俗”表现了方干怎样的性格?
参考答案:
表现出他性格孤高、刚直,不善于与世俗之人相处。
题目3:
为什么说“虽负才名,终不遇”?
参考答案:
尽管他才华出众、声名远播,但由于性格不合世俗,最终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
题目4:
“晚岁客死于会稽”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表达了作者对方干晚年客死异乡的惋惜与同情之情。
六、总结与拓展:
方干是唐代一位有才华但命运坎坷的诗人。他的经历反映了当时一部分文人因个性与时代格格不入而无法实现理想的社会现实。通过对这篇文言文的学习,我们不仅能够了解方干的生平,还能深入体会古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人生追求。
建议同学们在学习文言文时,注重积累常见词汇、理解人物性格,并结合历史背景进行思考,以提升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的能力。
---
(本讲义共4页,适用于课堂教学或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