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县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不断推进,社会工作在基层治理、民生服务、矛盾化解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全面掌握我县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与短板,进一步推动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我们组织开展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县现有社会工作服务机构12家,从业人员共计230余人,其中持证社工68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29.6%。从年龄结构看,35岁以下人员占比约40%,中青年群体成为主力;从学历层次看,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65%,整体素质较高。但总体来看,专业人才仍显不足,特别是在基层一线,专业力量配备相对薄弱。
二、主要成效
1. 政策支持逐步完善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工作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人才引进、培训机制、激励机制等,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2. 教育培训持续加强
依托县民政局和社会工作协会,定期开展社工专业知识培训、实务操作演练和案例研讨,提升了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实战水平。
3. 服务领域不断拓展
社会工作已广泛应用于社区矫正、困境儿童帮扶、老年人关爱、残疾人服务等领域,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服务模式,有效缓解了基层治理压力。
三、存在问题
1. 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
尽管有一定数量的社工队伍,但整体数量仍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服务需求。同时,专业人才分布不均,部分乡镇缺乏专职社工,存在“一人多岗”现象。
2. 职业吸引力不强
由于薪资待遇偏低、晋升渠道狭窄、社会认可度不高,导致优秀人才流失严重,特别是年轻社工流动性较大。
3. 培训体系不够健全
目前培训内容偏重理论,实践性不强,缺乏针对不同服务对象的专项培训,影响了服务质量的提升。
四、对策建议
1. 加大人才引进与培养力度
鼓励高校毕业生、退役人员、志愿者等群体加入社工队伍,建立人才储备库。同时,推动校地合作,定向培养本土化社工人才。
2. 优化薪酬与激励机制
建立健全社工岗位等级评定制度,提高工资待遇,增强职业吸引力。探索设立“优秀社工奖”,营造尊重专业、重视人才的良好氛围。
3. 完善培训与督导体系
构建分层分类的培训体系,注重实务技能提升,强化督导机制,确保服务质量与专业标准同步提升。
4. 加强宣传引导,提升社会认知
通过媒体宣传、典型推介等方式,提高公众对社会工作的认知度和认同感,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社会工作的良好环境。
五、结语
社会工作是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人才队伍建设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环节。下一步,我县将持续深化社会工作改革,强化人才支撑,不断提升社会工作专业化、规范化、社会化水平,为建设和谐、幸福、美丽的新家园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