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舞蹈兰花草教学教案】一、活动名称:
幼儿舞蹈《兰花草》
二、活动目标:
1. 通过舞蹈动作的模仿与学习,激发幼儿对舞蹈的兴趣。
2. 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身体协调能力。
3. 让幼儿在舞蹈中感受自然之美,增强对植物生长过程的了解。
4. 提高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现力。
三、适用年龄:
3—6岁幼儿园中班或大班幼儿
四、活动准备:
1. 音乐《兰花草》(可选用轻柔、舒缓的版本)
2. 舞蹈动作图示或视频片段(便于幼儿观察)
3. 活动场地宽敞、安全,地面平整
4. 小道具(如绿色纱巾、小花头饰等)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用提问的方式引入主题:“小朋友们,你们见过兰花草吗?它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么长大的呢?”
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对兰花草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兴趣。
播放《兰花草》音乐,让幼儿初步感受旋律和节奏。
2. 动作学习(15分钟)
教师分段教授舞蹈动作,结合音乐节奏进行分解教学。
- 种子发芽
动作要点:双手从下向上慢慢抬起,模拟种子破土而出。
教师示范,幼儿模仿,注意动作的连贯性和节奏感。
- 嫩芽生长
动作要点:手臂左右摆动,身体微微前倾,表现嫩芽向阳生长。
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长大”的感觉,培养创造力。
- 第三段:花朵开放
动作要点:双手展开,像花瓣一样缓缓张开,配合轻柔的步伐。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练习,注意表情的自然与优美。
3. 合作表演(10分钟)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如种子、嫩芽、花朵),尝试用舞蹈动作组合表现兰花草的成长过程。
鼓励幼儿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一段简单的舞蹈表演。
4. 总结与评价(5分钟)
教师对幼儿的表现给予积极肯定,表扬他们的努力和创意。
引导幼儿说说今天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播放完整版《兰花草》音乐,让幼儿自由跟随节奏跳舞,放松身心。
六、延伸活动建议:
1. 在美术活动中,可以让幼儿画出自己心中的“兰花草”。
2. 结合科学课,讲述植物生长的过程,加深对舞蹈内容的理解。
3. 家园共育: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观看相关动画或绘本,拓展知识面。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舞蹈为载体,融入了自然教育与情感表达,不仅提升了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也增强了他们对美的感知。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个别差异,鼓励每个孩子积极参与,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八、备注:
根据幼儿的实际反应,可适当调整动作难度和教学节奏,确保每位幼儿都能在快乐中学习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