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江南春》、《春日偶成》)(middot及教案及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 理解并掌握《江南春》和《春日偶成》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和意境。
-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两首古诗。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想象、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 培养学生通过关键词句理解诗意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增强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诗句意思,感受古诗的意境。
- 难点: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古诗的语言艺术。
三、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含图片、朗读音频等)
- 生字卡片、课文插图
- 学生预习任务单(包括古诗朗读、圈画生字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 情境导入
教师播放轻柔的背景音乐,展示春天的图片(如桃花、柳树、小河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春天的景象。
提问:“你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的?你喜欢春天吗?为什么?”
2. 引出课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它们分别是《江南春》和《春日偶成》,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的世界,感受春天的美好。”
(二)初读感知(10分钟)
1. 自由朗读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和节奏。
2. 正音练习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如“莺”、“烟”、“寺”、“楼”等),指导学生认读并理解其含义。
3. 整体感知
提问:“这两首诗分别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色?你能用一句话说说它们的主题吗?”
(三)精读品析(20分钟)
1. 学习《江南春》
- 朗读感悟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体会诗中描绘的江南春景。
- 逐句讲解
- “千里莺啼绿映红”:描绘江南春天的生机勃勃,鸟儿鸣叫,绿树红花相映成趣。
- “水村山郭酒旗风”:写出江南水乡的风貌,酒旗在风中飘扬,充满生活气息。
- “南朝四百八十寺”:点出历史的厚重感,增加诗意的层次。
- “多少楼台烟雨中”:营造出一种朦胧、悠远的意境,让人感受到江南春雨的温柔与神秘。
- 讨论交流
提问:“你觉得这首诗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哪一句最打动你?为什么?”
2. 学习《春日偶成》
- 朗读感悟
教师播放配乐朗诵,学生模仿朗读,体会诗中悠闲自在的心情。
- 逐句讲解
- “云淡风轻近午天”:描绘出一个晴朗的午后,天空白云朵朵,微风轻拂。
- “傍花随柳过前川”:写诗人漫步在花丛和柳林之间,欣赏春天的美景。
- “时人不识余心乐”:表达诗人内心的愉悦,但旁人却无法理解。
- “一霎(shà)花开数便(biàn)年”:感叹美好时光短暂,要珍惜当下。
- 讨论交流
提问:“你有没有像诗人一样,在春天里感到特别开心的时候?你是怎么度过的?”
(四)拓展延伸(10分钟)
1. 配乐朗诵
学生分组进行配乐朗诵,教师点评,鼓励学生大胆表达。
2. 创意写作
鼓励学生以“我眼中的春天”为题,写一段话或一首小诗,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3. 分享交流
邀请几位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师生共同评价,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五)总结提升(5分钟)
1. 回顾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两首诗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2. 情感升华
“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不仅记录了古人对自然的热爱,也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的感悟。希望同学们今后多读古诗,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3. 布置作业
- 背诵并默写《江南春》和《春日偶成》。
- 选择其中一首,画一幅表现诗意的图画,并配上简短的文字说明。
五、板书设计:
```
古诗两首(《江南春》《春日偶成》)
《江南春》——江南春色美,烟雨楼台情
《春日偶成》——闲适春光好,一霎花开乐
关键词:莺、绿、红、烟雨、楼台、云、花、柳
```
六、教学反思(课后填写):
(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填写)
---
备注: 本教案适用于小学四年级语文课堂,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节奏和内容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