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砼上面层施工技术交底】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某道路工程的沥青混凝土上面层施工部分,设计路面结构为:基层为水泥稳定碎石,下面层为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上面层为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施工路段全长约2.5公里,宽度为12米,采用全幅施工方式。本次交底主要针对沥青混凝土上面层的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要点及安全注意事项进行详细说明。
二、施工准备
1. 材料准备
- 沥青材料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要求,选用符合设计等级的改性沥青或普通沥青,进场前需提供出厂合格证、检测报告等资料。
- 集料应选用坚硬、耐磨、洁净的石料,级配符合设计要求,不得含有泥土、杂质等影响质量的成分。
- 矿粉应干燥、无结块,含水量应小于1%,筛分结果应满足规范要求。
2. 机械设备准备
- 摊铺机:选用性能良好、摊铺平整度可调的机械,确保摊铺均匀、密实。
- 压实设备:包括双钢轮压路机、轮胎压路机及小型振动夯等,用于初压、复压和终压工序。
- 其他辅助设备:如运输车、洒水车、平地机等,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3. 现场准备
- 下承层应清理干净,无松散颗粒、油污、浮尘等,确保与沥青层的良好粘结。
- 检查并修补基层存在的裂缝、坑槽等缺陷,保证基层平整、坚实。
- 进行施工放样,标出中线、边线及高程控制点,确保摊铺宽度和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三、施工工艺流程
1. 透层油施工
- 在基层验收合格后,喷洒透层油,用量根据设计要求确定,一般为0.8~1.2L/m²。
- 透层油应均匀喷洒,避免漏喷或过量,待其充分渗透后方可进行后续施工。
2. 沥青混合料拌制
- 沥青混合料应在拌合站集中拌制,严格按配合比进行配料,控制拌合温度,确保混合料均匀、无离析现象。
- 拌合时间应充足,使沥青充分裹覆集料,达到良好的粘结效果。
3. 运输与摊铺
- 混合料采用自卸汽车运输,车厢应清洁、涂油防粘,运输过程中应覆盖保温篷布,防止热量损失。
- 摊铺时应保持连续、均匀,速度控制在2~4m/min,避免出现断续或堆积现象。
- 摊铺厚度应根据设计要求调整,同时设置基准线,确保平整度符合标准。
4. 压实作业
- 初压:采用双钢轮压路机静压1~2遍,速度控制在1.5~2km/h,确保初步密实。
- 复压:使用轮胎压路机或振动压路机进行压实,压实遍数不少于3~4遍,确保达到规定的压实度。
- 终压:采用双钢轮压路机进行最后碾压,消除轮迹,提高表面平整度。
5. 接缝处理
- 纵向接缝应采用热接缝,确保新旧料结合紧密;横向接缝应采用垂直切割,清理干净后涂刷粘层油,再进行摊铺和压实。
- 接缝处应特别注意压实质量,避免出现松散、不密实等问题。
四、质量控制措施
1. 原材料质量控制
- 所有材料进场前必须进行抽检,不合格材料严禁使用。
- 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应经过试验验证,确保各项指标符合设计要求。
2. 施工过程监控
- 施工过程中应安排专人负责质量检查,对摊铺厚度、压实度、平整度等关键指标进行实时监测。
- 对每段施工完成后进行质量评定,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 成品保护
- 沥青面层施工完成后,应设置警示标志,禁止车辆通行,待其冷却至常温后再开放交通。
- 如遇雨天或大风天气,应采取遮盖措施,防止雨水冲刷或污染。
五、安全与文明施工
1. 施工安全
- 所有施工人员应佩戴安全帽、反光背心等防护用品,遵守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规定。
- 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禁无证操作,确保设备运行安全。
2. 环保措施
- 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控制粉尘、噪音污染,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 废弃物应及时清运,做到工完料清,保持施工现场整洁。
六、总结
沥青混凝土上面层施工是道路工程中的重要环节,施工质量直接影响道路的使用寿命和行车舒适性。通过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严格的质量控制以及规范的安全管理,能够有效保障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为项目的顺利完成奠定坚实基础。
交底人:XXX
审核人:XXX
交底日期:XXXX年XX月X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