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ppt课件】一、课程导入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种常见的玩具,它承载着童年的回忆,也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它就是——风筝。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鲁迅先生的散文《风筝》,感受文字背后的情感与思考。
二、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以深刻的社会批判和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著称,代表作有《呐喊》《彷徨》《阿Q正传》等。《风筝》是他写于1925年的一篇散文,收录在《野草》集中。
三、课文内容概述
《风筝》讲述的是“我”童年时对弟弟放风筝的不满与压制,后来在多年后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试图弥补,但已无法挽回。文章通过一个家庭中的小故事,反映出封建教育观念对儿童天性的压抑,以及作者对自我反思和忏悔的情感。
四、主题思想
1. 对儿童天性的尊重
文章揭示了旧式家庭教育中对儿童自由发展的压制,强调应尊重孩子的兴趣与个性。
2. 自我反省与忏悔
鲁迅通过对往事的回顾,表达了对自己过去行为的懊悔与内心的痛苦,体现了深刻的自我剖析精神。
3. 亲情与成长
文章不仅是一次个人的反思,也反映了亲人之间因误解而产生的隔阂与和解的过程。
五、艺术特色
1. 细腻的心理描写
鲁迅善于通过细节刻画人物的心理变化,如“我”的愧疚、弟弟的沉默与无奈,使读者感同身受。
2. 象征手法的运用
风筝不仅是游戏的工具,更是自由与理想的象征,也暗示了被压抑的天性。
3. 语言朴实而富有感染力
全文语言简洁,情感真挚,虽无华丽辞藻,却能打动人心。
六、教学建议
- 朗读训练: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文章的情感变化。
- 讨论交流:围绕“你是否也曾因为某种原因伤害过别人?”展开讨论,增强学生的共情能力。
- 写作拓展: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写一篇关于“成长中的遗憾”或“一次道歉”的短文。
七、结语
《风筝》不仅是一篇散文,更是一面镜子,照见我们内心深处的柔软与脆弱。它提醒我们:在成长的路上,不要忘记那些曾被我们忽视的温柔与爱。
八、课后作业
1. 朗读课文并摘抄一段你最有感触的句子。
2. 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读后感,谈谈你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了什么。
九、参考资料
- 鲁迅《野草》
- 教材配套阅读材料
- 相关文学评论文章
十、板书设计
```
《风筝》
——鲁迅
主题:尊重天性、自我反思、亲情成长
手法:心理描写、象征、语言朴实
感悟:珍惜当下,学会理解与包容
```
如需制作PPT,可将以上内容分页整理,配合图片、背景音乐及互动环节,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