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高中物理第十九章原子核第五节核力与结合能课堂探究学案新人教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高中物理第十九章原子核第五节核力与结合能课堂探究学案新人教,快截止了,麻烦给个答案吧!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03 03:30:19

高中物理第十九章原子核第五节核力与结合能课堂探究学案新人教】一、学习目标

1. 理解核力的基本概念及其特性,掌握核力的作用范围和特点。

2. 掌握结合能的定义,理解原子核的稳定性与结合能之间的关系。

3. 能够通过计算或分析判断不同原子核的结合能大小,初步了解核反应中能量变化的规律。

二、核心知识点梳理

1. 核力的概念

在原子核内部,质子和中子之间存在一种强大的相互作用力,称为核力。这种力是使原子核保持稳定的重要因素。与电磁力和万有引力相比,核力具有以下特点:

- 短程性:核力只在极小的距离内起作用(约10⁻¹⁵米),超过这个距离后迅速减弱。

- 强吸引力:在极近距离内,核力远大于电磁力,能够克服质子之间的静电斥力。

- 饱和性:每个核子只与邻近的几个核子发生作用,而不是所有核子之间都相互吸引。

2. 结合能的定义

结合能是指将一个原子核完全分解为单独的核子所需要的能量。换句话说,结合能越高,说明该原子核越稳定。

结合能的大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估算:

$$

E_b = \Delta m \cdot c^2

$$

其中,Δm 是质量亏损,c 是光速。

3. 比结合能与核稳定性

比结合能是指单位质量的核子所具有的结合能,它是衡量原子核稳定性的关键指标。一般来说:

- 比结合能越大,核越稳定。

- 铁核(Fe-56)的比结合能最大,是最稳定的核之一。

- 轻核和重核的比结合能较低,因此更容易发生核反应(如裂变或聚变)。

三、课堂探究活动

活动一:核力的特性实验模拟

问题引导:

为什么原子核中的质子不会因为同性相斥而散开?

实验设计:

通过类比模型(如弹簧连接的小球)模拟核力的短程性和强吸引力。观察当小球间距变化时,系统是否保持稳定。

思考与讨论:

- 如果没有核力,原子核会怎样?

- 核力与电磁力相比有什么不同?

活动二:结合能的计算与比较

任务:

根据已知数据,计算几种常见原子核的结合能,并比较它们的稳定性。

示例数据:

| 原子核 | 质量(u) | 结合能(MeV) |

|--------|------------|----------------|

| H-1| 1.007825 | 0|

| He-4 | 4.002603 | 28.3 |

| Fe-56| 55.9349 | 492.0|

讨论:

- 为什么氢核的结合能最低?

- 铁核为何被认为是“最稳定”的核?

四、知识拓展

- 核反应中的能量释放:当轻核聚变或重核裂变时,系统的总结合能增加,从而释放出大量能量。

- 核能的应用:核电站利用的是重核裂变释放的能量,而太阳的能量来源于轻核的聚变过程。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深入了解了核力的基本性质,认识到它在维持原子核稳定中的重要作用;同时,通过对结合能的分析,理解了原子核稳定性的本质。结合能的高低直接反映了核的稳定性,而比结合能则是衡量核结构优劣的重要标准。

六、课后练习

1. 简述核力的三个主要特点。

2. 什么是结合能?如何计算?

3. 为什么铁核的比结合能最大?

4. 比较氢核与氦核的结合能差异,并解释原因。

七、参考资料

-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人教版)

- 《物理学基础》相关章节

- 网络资源: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中国大学MOOC等

备注:

本学案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深入理解核力与结合能的相关知识,提升科学思维能力和物理素养。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