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科波菲尔整本书阅读教案示例】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 了解《大卫·科波菲尔》的作者查尔斯·狄更斯及其创作背景,掌握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
- 培养学生对长篇小说的整体把握能力,学会通过人物命运、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进行深入分析。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引导学生运用批注法、圈点法、思维导图等方法进行整本书阅读。
-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感受主人公大卫的成长历程,体会其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善良。
- 引导学生思考个人成长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
- 掌握小说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
- 理解小说中“成长”这一核心主题的表现方式。
- 教学难点
- 分析小说中社会批判与人性描写的关系。
- 理解狄更斯在小说中所体现的人道主义思想。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
- 《大卫·科波菲尔》原著或节选文本。
- 多媒体课件(包含作者简介、作品背景、人物关系图等)。
- 阅读任务单、问题引导表等辅助材料。
2. 学生准备:
- 预习《大卫·科波菲尔》前几章内容,完成初步阅读笔记。
- 思考“你认为大卫是一个怎样的人?”等问题。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走进《大卫·科波菲尔》
1. 导入新课(5分钟)
- 展示狄更斯的肖像及作品封面,提问:“你们知道这位作家是谁吗?他有哪些代表作?”
- 引出课题《大卫·科波菲尔》,简要介绍小说的体裁(自传体小说)和主题。
2. 作者与背景介绍(10分钟)
- 简述查尔斯·狄更斯的生平,强调其对英国社会现实的关注。
- 介绍小说创作背景,说明其反映的社会状况(如童工、贫富差距等)。
3. 整体感知(15分钟)
- 通读小说开头部分,概括故事主线。
- 学生分组讨论并填写“人物关系表”,明确主要人物及其关系。
4. 布置阅读任务(5分钟)
- 布置下一阶段的阅读任务,要求学生继续阅读至“米考伯先生一家”的章节,并记录人物变化与关键事件。
第二课时:人物形象与主题分析
1. 复习导入(5分钟)
- 回顾上节课内容,抽查学生对人物关系的理解。
2. 人物分析(20分钟)
- 以大卫为中心,分析其性格特点(如坚强、善良、执着)。
- 对比其他重要人物(如贝西姨妈、米考伯夫妇、斯蒂福兹等),探讨他们对大卫成长的影响。
3. 主题探讨(15分钟)
- 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中“成长”是如何体现的?
- 结合具体情节,分析“苦难与希望”“善与恶”的对立与统一。
4. 课堂小结(5分钟)
-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鼓励学生继续深入阅读。
第三课时:深度阅读与拓展延伸
1. 阅读交流(15分钟)
-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提出疑问。教师适时引导,帮助学生深化理解。
2. 写作训练(15分钟)
- 写一篇短文,题目为《我眼中的大卫·科波菲尔》,要求结合自身经历谈感受。
3. 拓展阅读(10分钟)
- 推荐相关作品,如《雾都孤儿》《远大前程》等,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
4. 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 总结整本书阅读的收获,布置后续阅读任务及思考题。
五、教学评价
- 通过课堂表现、阅读笔记、写作作业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撰写“我的阅读成长档案”。
六、教学反思
- 本教案注重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小说内容,避免碎片化阅读。
- 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适当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
- 可结合多媒体资源,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与互动性。
七、附录
- 《大卫·科波菲尔》人物关系图
- 阅读任务单
- 推荐书目清单
结语:
《大卫·科波菲尔》不仅是一部成长小说,更是一面映照社会现实的镜子。通过本教案的设计,希望学生能在阅读中获得心灵的触动与思想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