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精)朱自清《荷塘月色》原文与赏析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精)朱自清《荷塘月色》原文与赏析,急!求解答,求别忽视我的问题!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01 20:18:11

(精)朱自清《荷塘月色》原文与赏析】在现代文学的长河中,朱自清的散文以其清新淡雅、细腻动人而著称。其中,《荷塘月色》更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感悟,也寄托了他对内心世界的细腻描摹。

原文: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转瞬间又回复了宁静。叶底下的水声,也静静的,像是在梦里一般。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的。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那晚我独坐在荷塘边,望着那一轮明月,心中涌起一种说不出的宁静与安详。虽是夜深人静,却觉得整个世界都沉浸在一片温柔的梦境之中。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还带着点古意。采莲的时节,大约在夏末秋初,那时候荷花已经盛开,莲蓬也已结出。采莲的人们,常常是在清晨或傍晚,趁着凉爽的时候,划着小船,穿梭于荷塘之间。她们一边采莲,一边唱着歌谣,声音清脆悦耳,仿佛能驱散一切烦恼。然而,这种情景如今却只能在记忆中寻觅了。

荷塘的四周,远远近近,都是树。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风姿,又分明地在烟雾里边。树缝里漏出几星光,是因为空气太安静了,连星光也显得格外明亮。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混在一起,像在演奏一首无声的乐章。

赏析:

《荷塘月色》是一篇以景抒情、借景写心的散文佳作。文章通过对荷塘月色的细致描绘,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宁静与孤寂,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生活的淡淡无奈与超脱。

朱自清以极其细腻的笔触,将荷塘的景色描绘得如诗如画。他用“亭亭的舞女的裙”形容荷叶的姿态,用“一粒粒的明珠”、“碧天里的星星”来比喻荷花的洁白与美丽,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静谧而优美的世界之中。同时,他通过“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将嗅觉与听觉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朦胧而迷人的氛围。

文中对月光的描写尤为精彩。“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这一句简洁而富有画面感,将月光比作流水,既突出了其柔和、流动的特点,又赋予了月光一种生命般的灵动。接着,他又用“像牛乳中洗过一样”、“像笼着轻纱的梦”等比喻,进一步加深了月色的神秘与梦幻感。

此外,文章还通过对采莲习俗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社会的疏离感。采莲的场景虽然只是短暂的片段,但却在作者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成为了一种难以实现的理想。

总的来说,《荷塘月色》不仅是一篇描写自然风光的优美散文,更是一首抒发情感、寄托理想的诗篇。它以细腻的笔触、丰富的想象和深沉的情感,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灵,成为中国现代文学中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