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脱式计算是四年级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它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提升他们对运算顺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和练习“四年级数学下册脱式计算”的相关内容,并附上详细的解答过程。
一、什么是脱式计算?
脱式计算,又称分步计算,是指在进行多步运算时,将每一步的计算过程都写出来,而不是直接写出最终结果。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清晰地看到每一步的运算过程,从而避免计算错误,也便于老师检查和讲解。
例如:
题目:
32 + 15 × 2
脱式计算步骤:
= 32 + 30
= 62
二、四年级数学下册常见脱式计算题型
1. 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这类题目通常涉及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组合,需要注意运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
例题:
48 ÷ 6 + 7 × 3
脱式计算:
= 8 + 21
= 29
2. 带括号的运算
括号内的内容需要优先计算,再进行其他运算。
例题:
(12 + 8) × 3 - 10
脱式计算:
= 20 × 3 - 10
= 60 - 10
= 50
3. 连续加减或乘除
这种题目考察学生对连续运算的掌握程度。
例题:
25 + 15 - 10 + 5
脱式计算:
= 40 - 10 + 5
= 30 + 5
= 35
三、脱式计算的注意事项
1. 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
2. 每一步都要写清楚:不能跳步,确保计算过程清晰明了。
3. 注意符号的变化:特别是负数和减法运算,容易出错。
4. 养成检查习惯:完成一道题后,回头检查每一步是否正确。
四、练习题与答案(附详细过程)
题目1:
(18 - 9) × 4 + 6
解:
= 9 × 4 + 6
= 36 + 6
= 42
题目2:
36 ÷ (6 + 3) × 2
解:
= 36 ÷ 9 × 2
= 4 × 2
= 8
题目3:
20 + 5 × 3 - 10
解:
= 20 + 15 - 10
= 35 - 10
= 25
题目4:
(15 + 5) ÷ 5 + 4 × 2
解:
= 20 ÷ 5 + 8
= 4 + 8
= 12
五、总结
脱式计算虽然看似简单,但却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基础。通过反复练习和规范书写,孩子们不仅能提高计算速度,还能增强对数学运算的整体理解。希望同学们在日常学习中认真对待每一题,打好基础,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需更多练习题或讲解,欢迎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