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描写中秋佳节的诗词中,唐代诗人皮日休所作的《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以其独特的意境和细腻的情感脱颖而出。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中秋之夜的美景,还寄托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原文
玉颗珊珊下月轮,
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
应是嫦娥掷与人。
翻译
晶莹的桂子如珍珠般从月亮落下,
在宫殿前拾取的是带着露水的新鲜桂子。
直到现在我还不明白这天上的事情,
应该就是嫦娥抛洒给人间的礼物吧。
赏析
首句“玉颗珊珊下月轮”,将桂子比作珍珠,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其晶莹剔透之态,仿佛是从月亮上缓缓飘落人间。这里的“珊珊”不仅表现了动作的轻盈,也增添了画面的美感。
次句“殿前拾得露华新”,点明了地点是在寺庙前,并且强调了这些桂子是刚刚采摘下来的,带着清晨的露珠,显得格外新鲜纯净。
第三句“至今不会天中事”,表达了诗人对于天上之事的无限遐想与不解,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向往天界的浪漫情怀。
最后一句“应是嫦娥掷与人”,则通过想象嫦娥将桂子抛向人间的情景,赋予了诗歌更多的神秘色彩,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中秋夜景的描写以及对神话传说的联想,展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不仅仅是一首关于自然景观的描写之作,更蕴含着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探索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