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名称:《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
2. 课程代码:CS101
3. 学分:3学分
4. 总课时:48学时(其中理论32学时,实践16学时)
5. 适用专业:非计算机类相关专业本科学生
二、课程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面向非计算机类专业的本科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信息化素养,为后续的专业学习和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内容
1. 计算机基础知识
-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与分类
- 计算机硬件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 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与功能
- 文件管理与常用软件的应用
2. 办公软件应用
- 文字处理软件(如Word)的基本操作
- 表格处理软件(如Excel)的数据分析与图表制作
- 演示文稿制作(如PowerPoint)
3. 网络与信息安全
- 网络基本概念与互联网应用
- 网络安全意识与防范措施
- 信息检索与利用
4. 编程入门
- 基本编程思想与逻辑思维训练
- 使用Python进行简单程序设计
四、教学方法
采用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考核方式
1. 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30%):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实验报告(占总评成绩20%):根据实验任务完成的质量评分;
3. 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50%):闭卷笔试,主要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及实际应用能力。
六、教材与参考书目
主教材:
-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李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版。
参考书目:
- 《计算机导论》,张伟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 《Python编程从入门到实践》,Eric Matthes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18年版。
七、教学进度安排
| 周次 | 教学内容 |
|------|------------------------------|
| 第1周 | 计算机概述 |
| 第2周 | 计算机硬件结构 |
| 第3周 | 操作系统简介 |
| 第4周 | 文件管理和资源管理 |
| 第5周 | Word文字处理软件 |
| 第6周 | Excel电子表格软件|
| 第7周 | 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
| 第8周 | 数据库基础 |
| 第9周 | 网络基础 |
| 第10周 | 网络安全 |
| 第11周 | 信息检索与利用 |
| 第12周 | Python编程基础 |
| 第13周 | Python条件语句与循环结构 |
| 第14周 | 函数与模块 |
| 第15周 | 文件操作与异常处理 |
| 第16周 | 复习与综合练习 |
八、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1. 理解并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技术;
2. 能够熟练运用办公自动化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3. 具备初步的信息安全意识和网络应用能力;
4. 初步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九、注意事项
1. 学生需按时参加所有课堂教学活动,并积极参与讨论;
2. 实验课前请提前预习相关章节内容;
3. 遇到技术难题时可及时向老师或助教求助;
4. 尊重他人劳动成果,不得抄袭他人作品。
十、结语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计算机应用基础,为今后的学习和职业生涯打下良好基础。希望每位同学都能珍惜学习机会,在实践中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