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乐不思蜀文言文翻译

2025-10-01 08:46:52

问题描述:

乐不思蜀文言文翻译,有没有大佬愿意点拨一下?求帮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01 08:46:52

乐不思蜀文言文翻译】“乐不思蜀”出自《三国志·蜀书·后主传》,是讲述刘禅在蜀国灭亡后,被魏国俘虏,仍安于现状、不思复国的故事。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安于现状,忘记本源或过去的苦难。

一、原文与白话翻译总结

文言文原文 白话翻译
刘禅,字公嗣,先主之子也。 刘禅,字公嗣,是刘备的儿子。
先主既亡,后主即位,年幼,政事皆委诸葛亮。 刘备去世后,刘禅即位,年纪尚小,国家大事都委托给诸葛亮处理。
亮卒,蒋琬、费祎相继辅政,政由己出。 诸葛亮去世后,蒋琬、费祎相继辅佐朝政,刘禅开始亲自处理政务。
然其为人,懦弱无能,不能任贤,而好近小人。 但他为人软弱无能,不能重用贤才,反而亲近小人。
及魏将邓艾破蜀,禅乃降,迁洛阳。 后来魏将邓艾攻破蜀国,刘禅投降,被迁往洛阳。
时人谓之曰:“君此去,岂得复乐乎?” 当时有人问他:“你这次去了,还能再快乐吗?”
禅曰:“此间乐,不思蜀也。” 刘禅回答说:“这里很快乐,不想回蜀了。”
于是有“乐不思蜀”之语。 从此有了“乐不思蜀”的说法。

二、成语释义与引申意义

成语含义:

“乐不思蜀”原指刘禅在被俘后安于现状,不思故土。后来引申为人在安逸的环境中沉醉其中,忘记了原本的处境或责任。

使用场景:

- 形容一个人满足于现状,不愿面对困难。

- 比喻人忘本、缺乏进取心。

- 常用于批评那些对现实过于安逸、没有远大目标的人。

三、历史背景简述

“乐不思蜀”故事发生在三国末期,蜀汉灭亡之后。刘禅作为亡国之君,虽有贤臣辅佐,但最终未能守住江山。他的行为反映了当时蜀汉内部政治腐败、统治者无能等深层次问题。

四、总结

“乐不思蜀”不仅是对刘禅个人性格的描述,更是一种对人生选择的警示。它提醒人们,即使身处安逸,也不应忘记初心和责任。历史人物的教训,值得后人深思。

如需进一步探讨“乐不思蜀”在现代生活中的启示,可结合职场、学习、人际关系等方面进行延伸分析。

以上就是【乐不思蜀文言文翻译】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