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窍冒火成语解释】“七窍冒火”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极度愤怒或恼火的情绪状态。这个成语形象生动,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常用于文学作品或日常口语中,以表达情绪的激烈程度。
一、成语解释
出处:
“七窍冒火”最早见于《西游记》等古典小说,后被广泛使用。其字面意思是“七个孔穴都冒出火焰”,象征着内心极度的愤怒和烦躁。
含义:
形容人因极度生气、恼怒而情绪失控,甚至到了无法自控的地步。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在受到委屈、挫折或遇到不公时的强烈反应。
近义词:
怒火中烧、暴跳如雷、气急败坏、怒发冲冠
反义词:
心平气和、冷静沉着、镇定自若、心如止水
二、成语结构分析
词语 | 含义 | 作用 |
七窍 | 指人体的七个孔穴(眼、耳、鼻、口),象征全身 | 强调情绪的全面爆发 |
冒火 | 指燃烧、发热 | 表示情绪的激烈与失控 |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使用示例 |
日常对话 | “他一听这话,立刻七窍冒火,当场就摔了杯子。” |
文学描写 | “她听到那个消息后,七窍冒火,恨不得立刻冲过去质问。” |
新闻报道 | “面对不公待遇,他七窍冒火,最终选择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
四、注意事项
- 该成语多用于书面语或较为正式的语境中,口语中也可使用。
- 使用时要注意语气和场合,避免显得过于夸张或不恰当。
- 适合描述较为严重的愤怒情绪,不宜用于轻微不满的情况。
五、总结
“七窍冒火”是一个极具表现力的成语,能够准确传达出人在极端情绪下的状态。它不仅具有形象化的语言特点,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写作或表达中适当使用,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成语 | 七窍冒火 |
含义 | 形容极度愤怒 |
出处 | 《西游记》等古典文学 |
近义词 | 怒火中烧、暴跳如雷 |
反义词 | 心平气和、冷静沉着 |
使用场景 | 日常、文学、新闻等 |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成语或拓展知识,可继续关注相关内容。
以上就是【七窍冒火成语解释】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