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步龙行成语解释】“虎步龙行”是一个富有气势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人的举止、气度非凡,具有威严和力量。这个成语不仅在文学作品中常见,也广泛应用于日常表达中,用于赞美那些有胆识、有魄力的人。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虎步龙行 |
拼音 | hǔ bù lóng xíng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虎步龙行,不因人势。” |
释义 | 形容人的举止威武、气度不凡,如虎之步伐,如龙之行进,象征强大与尊贵。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风范出众,气度恢宏,常用于褒义。 |
近义词 | 龙腾虎跃、气宇轩昂、威风凛凛 |
反义词 | 畏首畏尾、胆小怕事、缩手缩脚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虎步龙行”最早见于《后汉书·王符传》,原文为:“虎步龙行,不因人势。”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像老虎一样迈步,像龙一样行走,不需要依靠外力,自有其威仪和力量。后来,这个成语逐渐被引申为对一个人气质、能力的高度赞扬。
在古代文人笔下,“虎步龙行”常用来形容英雄人物或有志之士的气概,如将领、帝王等。在现代汉语中,虽然使用频率不如“龙腾虎跃”等成语,但依然保有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语言魅力。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使用示例 |
文学作品 | “他虽年少,却有虎步龙行之姿,令人肃然起敬。” |
人物评价 | “这位领导办事雷厉风行,真是虎步龙行,令人佩服。” |
日常交流 | “你今天的表现真有虎步龙行的气势,干得漂亮!” |
四、注意事项
1. 适用对象:该成语多用于正面人物,不宜用于贬义或讽刺。
2. 语气庄重:使用时应保持一定的正式性,适合书面语或较为严肃的场合。
3. 搭配恰当:通常与“气度”、“风范”、“姿态”等词语搭配使用,以增强表达效果。
五、总结
“虎步龙行”是一个极具文化底蕴的成语,不仅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对力量与威仪的崇尚,也反映了人们对杰出人物的敬仰之情。在实际使用中,应注意语境与语气,以确保表达准确、得体。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日常交流,掌握这一成语都能增添语言的张力与美感。
以上就是【虎步龙行成语解释】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