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锦心绣口典故

2025-09-16 23:44:54

问题描述:

锦心绣口典故,有没有人理理我?急需求助!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16 23:44:54

锦心绣口典故】“锦心绣口”是一个富有文采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人言辞优美、文思敏捷,具有极高的文学修养和表达能力。该典故源自古代文人对才女的赞美,最早可追溯至唐代,后在明清时期被广泛引用。

一、典故来源与演变

“锦心绣口”最早见于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诗中,原句为“锦心绣口一时多”,用以形容当时文人墨客才华横溢、妙语连珠。后来,这一词语逐渐演变为对女性文才的赞誉,尤其在明清小说中频繁出现,如《红楼梦》中便有类似描述。

此成语不仅强调了“心”的聪慧,也突出了“口”的能言善辩,象征着一个人既有内在的智慧,又有外在的表达能力。

二、历史背景与文化意义

项目 内容
出处 唐代李商隐《无题》
含义 形容人聪明、文采斐然、言辞优美
用途 多用于赞美文人或才女的才华
文化意义 象征文人风骨与语言艺术的结合

三、现代应用与延伸

在现代汉语中,“锦心绣口”已不再局限于对女性的赞美,也可用于形容任何具备高超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的人。它常出现在文学评论、人物介绍或演讲中,用以突出说话者的文采与思想深度。

此外,这一成语也被用于影视作品、网络文章及教育领域,成为一种对语言美感的追求象征。

四、总结

“锦心绣口”不仅是对个人才学的肯定,更是一种文化精神的体现。它承载着古代文人对语言艺术的崇尚,也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对“言”与“思”并重的价值观。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这一成语都具有深远的文化影响力和现实意义。

以上就是【锦心绣口典故】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