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翻译及原文一句一译】《大学》是儒家经典“四书”之一,出自《礼记》,后被朱熹列为“四书”之首。其内容主要阐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体系,强调个人道德修养与社会治理之间的关系。以下是对《大学》原文的逐句翻译,并以总结加表格的形式呈现,便于理解与学习。
一、
《大学》开篇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确了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彰显光明的品德,亲近民众,追求最高的善。全文围绕“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展开论述,强调从自我修养到社会和谐的递进过程。
为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含义,本文对《大学》开头部分进行了逐句翻译,并制作成表格形式,便于查阅与记忆。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的品德,亲近民众,达到至善的境界。 |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 知道目标之后才能有坚定的志向,志向坚定才能内心宁静,内心宁静才能安稳,安稳之后才能思考,思考之后才能有所收获。 |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 事物都有根本和枝节,事情都有开始和结束,知道先后次序,就接近道了。 |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 古代那些想要在天下彰显光明品德的人,首先要治理好国家;想要治理好国家,首先要管理好家庭;想要管理好家庭,首先要修养自身;想要修养自身,首先要端正心思;想要端正心思,首先要使意念真诚;想要意念真诚,首先要获得知识。 |
致知在格物。 | 获得知识在于探究事物的原理。 |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 探究事物之后才能获得真知,获得真知之后才能意念真诚,意念真诚之后才能心思端正,心思端正之后才能修养自身,修养自身之后才能管理好家庭,管理好家庭之后才能治理国家,治理国家之后才能天下太平。 |
三、结语
《大学》虽篇幅不长,但内容深邃,结构严谨,是中国古代关于道德修养与社会治理的重要文献。通过逐句翻译与对比分析,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其中的思想精髓。无论是对传统文化的研究者,还是对个人成长感兴趣的读者,都能从中获得启发与指导。
如需进一步了解《大学》的其他章节或相关注释,可参考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或其他权威版本。
以上就是【大学之道翻译及原文一句一译】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