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半亩方塘全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所作的《观书有感》中的经典诗句。虽然诗中并未直接提到“半亩方塘”作为标题,但后人常将此诗与“半亩方塘”联系在一起,因其描绘了池塘清澈、水波荡漾的意境,寓意深刻,广为流传。
一、诗歌
这首诗以“半亩方塘”为意象,通过描写方塘的清澈和水中倒映的天光云影,引出对知识、思想来源的思考。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只有不断汲取新知识,才能保持思想的活力与清明”的哲理。
- 第一句:“半亩方塘一鉴开”,描绘了一片宁静而清澈的池塘,如同一面镜子般平静。
- 第二句:“天光云影共徘徊”,表现天空的光影在池塘中轻轻摇曳,象征自然与心灵的交融。
- 第三句:“问渠那得清如许?”诗人向池塘发问,为何如此清澈?
- 第四句:“为有源头活水来。”答案是:因为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注入,才使得池塘始终保持清澈。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朱熹对理学、教育和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二、诗歌背景与意义
项目 | 内容 |
作者 | 朱熹(南宋理学家) |
诗名 | 《观书有感》 |
创作时间 | 约12世纪 |
主题 | 学习、求知、思想的更新 |
意象 | 半亩方塘、天光云影、活水 |
寓意 | 知识来源于不断学习,思想需要持续更新 |
流传度 | 高,常用于教学和文学引用 |
三、诗歌赏析
朱熹在这首诗中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将“方塘”比作“镜子”,把“活水”比作“知识的源泉”。这种写法既形象又富有哲理,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此外,诗中“源头活水”已成为成语,广泛用于形容事物发展过程中不断补充新内容的重要性。它不仅适用于学习,也适用于生活、工作乃至国家的发展。
四、结语
《观书有感》虽短小精悍,却蕴含深意,是朱熹思想与文学才华的完美结合。它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诠释。通过“半亩方塘”这一意象,诗人传达了对知识、智慧和生命力的赞美,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传承。
以上就是【朱熹半亩方塘全诗】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