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管理学基础期末小抄完全版】在大学生活中,期末考试总是让人既紧张又期待。尤其是对于管理学基础这样的课程,内容繁多、知识点分散,很多同学都会提前准备一些“小抄”来应对考试。虽然我们不提倡作弊行为,但合理利用复习资料和重点整理,确实能帮助大家更高效地掌握知识。
以下是一份根据2018年管理学基础课程内容整理的“复习资料”,仅供学习参考,切勿用于不当用途。
一、管理学基本概念
1. 管理的定义
管理是指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协调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2. 管理的四大职能
- 计划:确定目标并制定实现目标的方案。
- 组织:安排人员、分配任务、建立结构。
- 领导:激励员工、协调关系、指导工作。
- 控制:监督执行情况,确保目标达成。
3. 管理者角色
- 人际关系角色(如领导者、联络者)
- 信息传递角色(如监听者、传播者)
- 决策角色(如企业家、混乱处理者)
二、管理理论的发展
1. 古典管理理论
-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强调效率与标准化操作。
- 法约尔的管理过程理论:提出管理的五大职能。
- 韦伯的官僚制理论:强调层级制度与规章制度。
2. 行为科学理论
- 梅奥的霍桑实验:发现人的社会需求影响工作效率。
-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从生理需要到自我实现的五个层次。
3. 现代管理理论
- 系统理论:将组织视为一个整体系统。
- 权变理论:强调管理方式应随环境变化而调整。
- 管理科学理论:运用数学模型进行决策分析。
三、组织结构与设计
1. 常见的组织结构类型
- 直线制:简单、集中,适合小型企业。
- 职能制:按专业分工,适合大型企业。
- 矩阵制:结合项目与职能部门,灵活但复杂。
- 事业部制:独立运营,适合多元化企业。
2. 组织设计的原则
- 分工与协作原则
- 统一指挥原则
- 权责对等原则
- 管理幅度适中原则
四、决策与计划
1. 决策类型
- 程序化决策:重复性、常规性问题。
- 非程序化决策:非重复性、复杂问题。
2. 决策过程
- 识别问题
- 收集信息
- 制定方案
- 选择方案
- 实施与反馈
3. 计划的类型
- 战略计划:长期、全局性
- 战术计划:中期、部门级
- 作业计划:短期、具体任务
五、领导与激励
1. 领导风格
- 专制型:强调权威与控制
- 民主型:鼓励参与与沟通
- 放任型:给予员工高度自由
2. 激励理论
- 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
- 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
- 公平理论(亚当斯):比较付出与回报
3. 有效激励方法
- 物质激励(奖金、福利)
- 精神激励(表扬、晋升)
- 工作本身激励(挑战性任务)
六、控制与绩效评估
1. 控制的类型
- 前馈控制:预防问题发生
- 同步控制:实时监控
- 反馈控制:事后纠正
2. 控制过程
- 设定标准
- 衡量实际绩效
- 分析偏差
- 采取纠正措施
3. 绩效评估方法
- 关键绩效指标(KPI)
- 平衡计分卡(BSC)
- 360度评估
七、管理创新与变革
1. 管理创新的意义
- 提高效率
- 增强竞争力
- 适应外部环境变化
2. 组织变革的动因
- 外部环境变化(技术、市场、政策)
- 内部问题(效率低下、员工不满)
- 管理层变动
3. 变革的阻力与对策
- 阻力来源:习惯、利益冲突、不确定性
- 对策:沟通、培训、参与、奖励
八、总结
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不仅涉及理论知识,还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通过对管理学基础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组织运作规律,提升个人管理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上内容仅为2018年管理学基础课程的部分知识点整理,建议结合教材和老师讲解进行系统复习,避免依赖“小抄”式的学习方式。
---
温馨提示:考试是检验学习成果的重要方式,诚信应考才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希望每位同学都能认真备考,取得理想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