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园十三首原文、注释及赏析】《南园十三首》是唐代著名诗人李贺创作的一组诗作,共十三首,内容多描写田园风光、自然景色以及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感慨。这组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李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情感。
一、原文
其一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东风不用媒。
其二
宫邸飘香花已老,空庭春色满阶苔。
欲将心事托鹦鹉,怕被风声误却来。
其三
小桥流水人家,烟笼寒水月笼沙。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其四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闲看儿童捉柳花,笑指东风是旧家。
其五
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
可怜今夜月,不肯下西厢。
其六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其七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其八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其九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其十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世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
十一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十二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十三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芷幽兮芳杜,思公子兮徒离忧。
二、注释
1. 小白长红越女腮:形容花朵颜色鲜艳,如同越地女子的脸庞。
2. 嫁与东风不用媒:比喻花随风飘落,无人为它做媒。
3. 宫邸飘香花已老:宫廷中的花已经凋谢,象征时光流逝。
4. 欲将心事托鹦鹉:想把心中话告诉鹦鹉,但又担心被风吹走。
5. 烟笼寒水月笼沙:描绘夜晚江边的朦胧景色。
6. 商女不知亡国恨:歌女不懂国家兴亡之痛,仍在唱歌。
7. 后庭花:指陈后主所作《玉树后庭花》,常用来讽刺亡国之音。
8. 松花酿酒:用松花制作酒,表现隐逸生活。
9. 春水煎茶:用春天的水煮茶,体现闲适心境。
10. 可怜今夜月:感叹月亮不能照进书房。
11. 野径云俱黑:描写夜色浓重,道路模糊。
12. 晓看红湿处:清晨看湿润的红花。
13. 细雨鱼儿出:细雨中鱼儿浮出水面。
14. 城中十万户:城里有十万人家。
15. 空山不见人:山中寂静,看不见人影。
16. 返景入深林:夕阳的光照射进树林深处。
17. 孤舟蓑笠翁:一位披蓑衣戴斗笠的老渔夫。
18. 独钓寒江雪:在寒冷的江面上独自钓鱼。
19. 天街小雨润如酥:京城街道上的细雨像酥油一样滋润。
20. 草色遥看近却无:远看有草,近看却没有。
21. 最是一年春好处:这是春天最美的时候。
22. 绝胜烟柳满皇都:比京城的烟柳更加美丽。
23. 绿杨烟外晓寒轻:晨雾中杨柳轻柔。
24. 红杏枝头春意闹:杏花盛开,春意盎然。
25. 浮生长恨欢娱少:人生短暂,欢乐很少。
26. 肯爱千金轻一笑:不愿为了千金而轻易一笑。
27. 秋风起兮白云飞:秋风吹起,白云飘动。
28. 草木黄落兮雁南归:草木枯黄,大雁南飞。
29. 兰芷幽兮芳杜:兰花和杜若在幽静的地方散发香气。
30. 思公子兮徒离忧:思念心上人,却只能独自忧愁。
三、赏析
《南园十三首》虽非李贺最著名的诗集,但每首诗都蕴含着深刻的情感与哲理。李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象,同时也借景抒情,表达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第一首写花落无声,暗喻美好事物终将消逝;第二首则通过宫邸的衰败,寄托对盛世不再的哀叹;第三首借古讽今,指出亡国之音的危害;第四首则展现隐士生活的闲适与淡泊。
整体来看,《南园十三首》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李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个人命运的思索。诗中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堪称唐代诗歌中的精品之作。
---
结语
《南园十三首》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李贺诗歌创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对自然与人生的深情吟咏,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读之令人回味无穷,感受到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