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老舍(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 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掌握作者老舍对母亲的深厚情感。
- 学习通过细节描写表达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 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
- 培养学生从语言中体会情感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母爱的伟大与无私,激发学生对亲情的珍惜与感恩之情。
- 引导学生思考家庭、责任与成长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
- 分析老舍笔下母亲的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 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深情与敬意。
- 难点:
- 如何从朴实的语言中体会深沉的情感。
- 理解“母亲”在作者人生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准备
- 老舍《我的母亲》原文
- 多媒体课件(含相关图片、背景音乐等)
- 学生预习课文,完成基础字词整理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提问:
“你们知道‘我的母亲’是谁写的吗?这位作家是老舍,他是一位非常有影响力的中国现代作家。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他的作品——《我的母亲》。”
播放一段关于老舍的简短视频或展示老舍的照片,让学生初步了解作者。
2. 初读感知(10分钟)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 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 你对老舍的母亲有什么初步印象?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母亲的理解和感受。
3. 精读分析(20分钟)
(1)整体结构分析
- 本文按时间顺序叙述,分为几个部分?
- 作者是如何一步步展现母亲形象的?
(2)人物形象分析
- 老舍的母亲有哪些性格特点?
- 举例说明文中哪些细节体现了母亲的坚强、勤劳、慈爱等品质。
(3)语言特色分析
- 文章语言朴素,但情感真挚。
- 找出文中描写母亲的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
4. 情感体验(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谈自己对“母亲”的理解。
可以设计一个活动:“如果让你写一篇‘我的母亲’,你会怎么写?”
鼓励学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5. 拓展延伸(10分钟)
- 阅读老舍的其他作品,如《骆驼祥子》《茶馆》等,了解其文学风格。
- 阅读其他描写母爱的文章,如朱自清的《背影》、冰心的《母亲》,比较不同作家对母爱的表达方式。
6. 小结与作业(5分钟)
小结:
-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老舍笔下的母亲形象,也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
- 语言虽朴实,但情感真挚,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作业:
- 写一篇短文,题目为《我心中的母亲》,不少于300字。
- 选择文中一句最打动你的句子,进行赏析并抄写。
五、板书设计
```
我的母亲 —— 老舍
一、作者简介:老舍,原名舒庆春,现代著名作家。
二、主题:母爱、亲情、成长
三、人物形象:勤劳、坚强、慈爱、善良
四、语言风格:朴实无华,情感真挚
五、情感升华:感恩母亲,珍惜亲情
```
六、教学反思(可选)
本节课通过朗读、分析、讨论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走进老舍的内心世界,感受母爱的温暖。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亲情,增强情感教育的实效性。
---
如需配合PPT、课堂活动设计或学生练习题,也可继续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