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父母多爱我》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
1.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受父母的关爱,激发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2. 认知目标:了解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付出与关爱,理解“爱”的具体表现。
3. 行为目标:鼓励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学会表达对父母的爱与感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让学生认识到父母的爱是无私的,学会感恩。
- 难点:如何将抽象的情感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引导学生主动表达对父母的爱。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PPT课件、相关图片、视频素材(如父母照顾孩子的温馨画面)。
- 学生准备:收集自己与父母之间的小故事或照片。
四、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5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温馨的家庭生活视频,展示父母为孩子做饭、辅导作业、陪伴玩耍等场景。
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视频里父母在做什么?他们为什么这么辛苦?”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的父母是不是也像视频里的那样关心我们?”
2. 新知探究(15分钟)
- 活动一:说说我的父母
邀请几位学生分享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感人小故事,如生病时的照顾、节日时的礼物、学习上的鼓励等。
教师适时点评,强调“爱”就在日常生活中。
- 活动二:看看父母的爱
展示一些图片或实物(如孩子的画作、父母的手写信),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物品背后的意义。
3. 深化理解(10分钟)
- 讨论环节:
“你觉得父母的爱是什么样的?你有没有想过他们为我们付出了什么?”
引导学生从衣食住行、学习成长等方面展开讨论,体会父母的辛劳。
- 情景模拟:
教师设定几个生活场景(如忘记带作业、考试失利、生病等),让学生扮演父母和孩子,体验彼此的心情。
4. 行动实践(10分钟)
- 任务布置:
布置一个“爱的行动”任务,如:帮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洗碗、整理书桌、说一声‘我爱你’等)。
鼓励学生回家后记录自己的行动,并在下节课分享感受。
5. 总结升华(5分钟)
- 教师总结:“父母的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我们要学会珍惜,学会回报。”
- 引导学生朗读一首关于亲情的小诗或儿歌,增强情感共鸣。
五、板书设计
```
父母多爱我
┌───────────────┐
│爱在哪里? │
│爱在饭桌上 │
│爱在夜晚的灯光 │
│爱在一句问候 │
└───────────────┘
```
六、课后拓展
建议家长配合,鼓励孩子在家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与孩子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增进亲子沟通。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受父母的爱,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学生表达不够积极,今后可以增加更多互动环节,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
注:本教案为原创内容,适用于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