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竹节人精练习题】《竹节人》是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富有童趣和想象力的课文,讲述了孩子们用竹节制作玩具“竹节人”的故事。文章语言生动,情节有趣,不仅展现了传统手工艺的魅力,也表达了孩子们对童年生活的热爱与回忆。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篇课文的内容、主旨及语言特色,以下是一些精选练习题,旨在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拓展能力。
一、基础知识题
1. 《竹节人》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
A. 李清照
B. 鲁迅
C. 刘慈欣
D. 赵丽宏
2. 文章中提到的“竹节人”是什么?
A. 一种动物
B. 一种玩具
C. 一种植物
D. 一种乐器
3. “竹节人”是怎么做成的?
A. 用木头雕刻
B. 用竹子削成
C. 用布料缝制
D. 用纸折叠
4. 文中“我们把竹节人叫做‘竹节人’”这句话中的“叫”字,可以换成哪个词?
A. 称
B. 看
C. 听
D. 说
5. 下列词语中,哪一个不是文中出现的?
A. 活泼
B. 跳跃
C. 热闹
D. 冷静
二、阅读理解题
1. 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请简要概括。
2. 为什么作者说“竹节人”是“最有趣的玩具”?
3. 文中提到“我们常常在课间玩竹节人”,这说明了什么?
4. 作者通过描写“竹节人”的玩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5. 结合全文内容,你认为“竹节人”象征着什么?
三、语言运用题
1. 请用“活灵活现”造一个句子。
2. 将下面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竹节人非常有趣。”
3.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段话介绍“竹节人”的制作过程。
4. 如果你是文中的孩子,你会怎样设计自己的“竹节人”?请描述一下。
5. 请写出一句与“童年”有关的诗句或名言。
四、拓展思考题
1. 你有没有玩过类似“竹节人”的传统玩具?请分享你的经历。
2. 你认为现代科技是否会让这些传统玩具逐渐消失?为什么?
3. 如果让你设计一个“未来版竹节人”,它会有什么特别的功能?
4. 文中提到“竹节人”是“我们童年的伙伴”,你如何看待“童年”这个概念?
5. 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传统与现代”的看法。
五、写作题(选做)
题目:《我与竹节人》
要求:
- 写一篇记叙文,讲述你与“竹节人”之间的故事;
- 内容真实,情感真挚;
- 字数不少于300字。
参考答案(供教师或家长使用)
一、基础知识题
1. D
2. B
3. B
4. A
5. D
二、阅读理解题
1. 文章讲述了孩子们用竹子制作“竹节人”并玩耍的故事。
2. 因为“竹节人”简单易做、好玩有趣,能带来快乐。
3. 表明“竹节人”是孩子们喜欢的玩具,课间经常玩。
4. 表达了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喜爱。
5. “竹节人”象征着童年的快乐、纯真与传统手工艺的智慧。
三、语言运用题
(略,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判断)
四、拓展思考题
(略,鼓励学生自由发挥)
五、写作题
(略,根据学生写作内容评分)
通过以上练习题,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在阅读中收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