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岳阳楼记》课文原文及教案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岳阳楼记》课文原文及教案,在线等,求秒回,真的火烧眉毛!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10 01:19:25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岳阳楼记》课文原文及教案】一、课文原文

《岳阳楼记》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范仲淹的代表作之一,全文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思想核心,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以下是课文原文:

>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 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

- 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和语言风格。

- 学习作者借景抒情、寓情于理的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 引导学生结合历史背景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感受作者“先忧后乐”的政治抱负和崇高精神。

-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

- 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及其背后的思想内涵。

- 掌握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和表达效果。

- 教学难点:

- 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深刻意义。

- 分析作者如何通过描写自然景色来表达内心情感。

四、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 提问导入:你是否知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出自哪篇古文?它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 展示岳阳楼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如果站在岳阳楼上,你会看到什么样的风景?心情又会如何?

2. 初读感知(10分钟)

- 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 分组朗读,注意字音、节奏。

- 学生自由阅读课文,标出疑难字词,教师进行讲解。

3. 精读品析(20分钟)

- 分段讲解课文内容,重点分析“霪雨霏霏”与“春和景明”两段的对比描写。

-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不同天气下的情感变化。

- 讨论“古仁人之心”的内涵,理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境界。

4. 拓展延伸(10分钟)

- 结合历史背景,介绍范仲淹的生平及其政治主张。

- 讨论:在现代社会中,“先天下之忧而忧”是否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5. 小结与作业(5分钟)

- 回顾本课主要内容,强调“忧乐观”的精神内涵。

- 布置作业:

- 背诵课文重点段落。

- 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理解。

五、板书设计

```

《岳阳楼记》——范仲淹

一、结构分析

1. 重修岳阳楼的背景

2. 洞庭湖的壮丽景色

3. 雨天与晴天的不同感受

4. 古仁人的精神境界

二、主题思想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三、写作特色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对比手法,情感丰富

```

六、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和理解《岳阳楼记》,不仅提升了他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也激发了他们对古代文人精神世界的关注。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结合现实生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