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古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解析】《孙权劝学》是出自《资治通鉴》中的一篇经典短文,讲述了三国时期吴国君主孙权劝诫其部下吕蒙学习的故事。文章虽短,但寓意深刻,展现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领导者的智慧与远见。本文将围绕《孙权劝学》一文,提供一份适合学生和文学爱好者参考的阅读练习题及详细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与思想内涵。
一、原文节选
>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二、阅读理解练习题
1. 下列加点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初:当初
B. 当涂:当权,掌权
C.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D. 涉猎:广泛地阅读
答案:C
解析:“治经”指的是研习儒家经典,而非“研究”,因此选项C的解释不准确。
2. 文中“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这句话的意思是( )
A. 我难道想让你成为博士吗?
B. 我怎么会希望你去研究经书呢?
C. 我不是要你成为专门研究经典的学者。
D. 我怎么会想要你去做一个博士呢?
答案:C
解析:这句话是孙权对吕蒙的劝说,意思是自己并不是要吕蒙成为一个专门研究经典的学者,而是希望他能通过学习增长见识。
3. 吕蒙最初拒绝学习的原因是( )
A. 他认为自己不需要学习
B. 他觉得学习没有用处
C. 他忙于军务,没有时间
D. 他不喜欢学习
答案:C
解析:文中明确提到“蒙辞以军中多务”,说明吕蒙是因为军务繁忙而推辞学习。
4. 孙权劝学的主要目的是( )
A. 让吕蒙成为学者
B. 增强吕蒙的治国能力
C. 让吕蒙变得更有文化修养
D. 让吕蒙能够胜任更重要的职责
答案:D
解析:孙权并非要求吕蒙成为学者,而是希望通过学习提升他的能力,以便更好地承担重任。
5.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孙权认为学习只对文人有用
B. 孙权认为学习可以开阔眼界
C. 吕蒙一开始并不接受孙权的建议
D. 吕蒙最终放弃了学习
答案:B
解析:孙权强调“自以为大有所益”,说明他认为学习有助于开拓视野,而不是仅限于文人。
三、简答题
1.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不可不学”的理解。
参考答案:
“不可不学”表达了孙权对吕蒙的期望和劝导。他认为即使身处军中,也不能忽视学习的重要性。学习不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为了提升自身能力,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这句话体现了孙权作为一位领导者对人才成长的重视,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教育的推崇。
2. 从孙权劝学的方式中,你能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领导者?
参考答案:
孙权在劝学时并没有采取强硬命令的方式,而是以理服人,循循善诱。他先指出吕蒙的不足,再用自己的经历来鼓励对方,并且语气平和,富有说服力。这表明他是一位善于沟通、有远见、懂得用人之道的领导者。
四、拓展思考
《孙权劝学》虽然是一篇短短的古文,但它蕴含了深刻的道理。它告诉我们:无论身份高低,都应该不断学习,提升自我。尤其是在现代社会,知识更新迅速,只有持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同时,这篇文章也启示我们,好的教育方式应当是引导而非强迫,只有激发学习兴趣,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的。
五、总结
《孙权劝学》不仅是一篇优秀的文言文作品,更是一则关于学习与成长的寓言。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可以体会到古人对学习的重视,也能从中获得启发,认识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像吕蒙一样,勇于接受新知识,不断提升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