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谧《高士传》原文及译文】在中国古代文学与史学的交汇处,有一部极具价值的著作——《高士传》,作者为西晋时期的学者皇甫谧。这部书以记载古代隐逸之士、贤人志士为主,旨在弘扬高尚品德与淡泊名利的精神风貌。它不仅是一部人物传记集,更是一面映照古人精神世界的镜子。
一、《高士传》简介
《高士传》共三卷,收录了从上古至汉代的高士数十人,如巢父、许由、严子陵等,他们或隐居山林,或不仕朝廷,皆以清高自持、不慕荣华而著称。皇甫谧在书中不仅记录了这些人的生平事迹,还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该书语言质朴,内容真实,虽非正史,但因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道德寓意,在后世备受推崇,成为研究古代隐逸文化的重要文献。
二、原文选录(节选)
1. 巢父
巢父者,尧时人也。尧以天下让许由,许由不受,逃去。尧又召之,曰:“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为人君,其可乎?”许由曰:“吾闻之,鸟兽不可与同群,吾岂以人之君为尊哉!”遂耕于颍水之阳,终身不仕。
译文:
巢父是尧帝时期的人。尧帝想把天下让给许由,许由拒绝接受,并逃走了。尧帝再次召见他,说:“先生若能出仕,天下便可安定,而我仍做国君,这是否合适呢?”许由回答:“我听说,鸟兽不能与人类同群,我又怎么会以国君的身份为尊呢?”于是他在颍水北岸耕种,一生不入仕途。
2. 许由
许由,字武仲,隐于箕山。尧欲禅让,使使者往聘,曰:“夫子立而天下治,愿先生莅临。”许由曰:“汝何谓‘天下’?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非一人之天下也。吾宁游戏于涧谷之间,安乐于山林之下,岂能为汝所役乎?”遂遁耕于颍水之上,终身不仕。
译文:
许由,字武仲,隐居在箕山。尧帝想将王位传给他,派使者前去邀请,说:“先生若能出仕,天下便可安定,希望您能来辅佐。”许由回答:“你所说的‘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我宁愿在山涧中嬉戏,安享山林之乐,怎么愿意为你效劳呢?”于是他隐居在颍水边,终生不入仕途。
3. 严子陵
严子陵者,名光,会稽人也。少有高节,与光武帝同学。帝即位,遣使征之,不至。后帝微行,访其庐,见其披发卧,帝曰:“子陵,岂欲作朕之友乎?”光不应。帝曰:“昔者共游,今乃如此。”光曰:“昔在布衣,今日为天子,岂可比肩乎?”遂不复见。
译文:
严子陵,名光,是会稽人。年少时就有高尚的节操,曾与光武帝一同求学。光武帝登基后,派人去请他出仕,但他没有答应。后来光武帝微服私访,来到他的住所,看见他披散头发躺在床上,便说:“子陵,你是不是想做我的朋友?”严光没有回应。光武帝说:“从前我们一同游学,如今却这样?”严光答:“从前我是平民,现在你是天子,怎能与你并肩呢?”于是不再相见。
三、《高士传》的意义与影响
《高士传》虽然篇幅不长,但其所展现的精神世界却极为丰富。它不仅记录了那些远离尘世、追求内心宁静的高士,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隐逸”文化的推崇。在儒家思想主导的时代,这种“独善其身”的选择,既是对现实的不满,也是一种超脱世俗的理想。
此外,《高士传》也为后世文人提供了精神上的寄托。许多士大夫在仕途受挫时,往往以“高士”自勉,寻求心灵的安宁与自我价值的实现。
四、结语
皇甫谧的《高士传》,不仅是一部历史人物的传记集,更是一部关于人格、理想与精神追求的哲学之作。它提醒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清明与独立,是一种难得的智慧。
读《高士传》,不仅是了解古代高士的故事,更是与古人对话,感受那份超越时代的高洁与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