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卷带答案】随着学期的临近尾声,八年级的学生即将迎来本学期的语文期末考试。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准备,以下是一份贴近教材内容、涵盖基础知识与阅读理解能力的期末考试试卷,并附有参考答案,供学生自查和教师参考使用。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 轩榭(xuān)
B. 气氛(fēn)
C. 颤动(chàn)
D. 狼藉(jí)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乐于助人。
B.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提高了环保意识。
C. 由于天气原因,运动会不得不取消。
D. 我们要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 《桃花源记》的作者是:
A. 陶渊明
B. 李白
C. 苏轼
D. 白居易
4.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
A. 《春望》
B. 《游山西村》
C. 《过故人庄》
D. 《登幽州台歌》
5. 下列诗句中,表达思乡之情的是:
A.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C.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D.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 《三峡》一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
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__________》。
3. 《陋室铭》的作者是__________。
4.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文天祥的《__________》。
5. 《岳阳楼记》中描写洞庭湖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 《出师表》是诸葛亮写给__________的表文。
7.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出自苏轼的《__________》。
8.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王勃的《__________》。
9. 《爱莲说》的作者是__________。
10.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__________》。
三、阅读理解(共20分)
(一)课内阅读(10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 这段文字出自哪篇文章?作者是谁?(2分)
2. 文中“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各是什么意思?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3. 请写出文中体现“孤独感”的一句。(2分)
4. 你认为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二)课外阅读(10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公园里百花齐放,鸟语花香。人们纷纷走出家门,享受这美好的季节。孩子们在草地上奔跑、嬉戏,老人们则坐在长椅上聊天、晒太阳。整个公园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1. 这段文字描绘了什么季节的景象?(2分)
2. 文中提到了哪些人在公园里活动?(2分)
3. 请用一句话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2分)
4. 请你写出一个与“生机与活力”意思相近的词语。(2分)
5. 你最喜欢文中哪一句?为什么?(2分)
四、作文(30分)
题目:难忘的一件事
要求:
1. 内容真实,情感真挚;
2. 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3. 字数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A
2. C
3. A
4. B
5. B
二、填空题
1. 郦道元
2. 岳阳楼记
3. 刘禹锡
4. 过零丁洋
5. 衔远山,吞长江
6. 刘禅
7. 饮湖上初晴后雨
8.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9. 周敦颐
10. 岳阳楼记
三、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1. 《湖心亭看雪》,张岱
2. “一痕”指长堤,“一点”指湖心亭,“一芥”指小船,“两三粒”指人。这些描写突出景物的渺小,衬托出作者的孤独。
3.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4. 表达了作者的孤独、寂寞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二)课外阅读
1. 春天
2. 孩子们、老人们
3. 描绘了春天公园里的热闹景象。
4. 生机勃勃
5. 示例:“整个公园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因为这句话生动地表现了春天的美好氛围。
四、作文(略)
以上是一份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希望对同学们的复习有所帮助。祝大家考试顺利,取得理想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