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感统训练教案(3页)】一、课程名称:感统训练教案
二、适用对象:3-6岁儿童
三、课程时长:40分钟
四、教学目标:
1. 提高儿童的本体觉、前庭觉和触觉感知能力。
2. 增强儿童的身体协调性与动作控制能力。
3. 促进儿童注意力集中与情绪稳定发展。
五、教学准备:
- 平衡木、跳圈、软垫、触觉板、彩色积木、音乐播放器等。
- 教师提前熟悉每个游戏环节的流程与安全注意事项。
六、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部分:热身活动(5分钟)
通过简单的身体律动操,如“小兔子跳跳”、“小熊走路”等,引导孩子进行全身运动,激活身体感觉系统,为后续训练做好准备。
第二部分:感统游戏环节(25分钟)
1. 平衡训练:
- 使用平衡木或单脚站立练习,提高孩子的本体觉和身体控制能力。
- 可加入障碍物,增加趣味性和挑战性。
2. 触觉刺激:
- 用不同材质的触觉板让幼儿触摸,如毛绒、砂纸、海绵等,增强触觉辨别能力。
- 鼓励孩子描述触感,提升语言表达与感官整合能力。
3. 前庭觉训练:
- 进行旋转椅或摇摆游戏,帮助孩子感受身体位置变化,提升空间感和方向感。
- 注意控制时间,避免过度刺激。
4. 协调与合作游戏:
- 分组进行“搭桥过河”游戏,使用软垫或跳圈作为“桥”,锻炼身体协调与团队合作能力。
第三部分:放松与总结(10分钟)
- 播放轻柔音乐,引导孩子进行深呼吸和伸展运动,帮助身心放松。
- 教师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内容,鼓励孩子分享自己的感受,增强参与感与成就感。
七、教学建议:
- 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调整游戏难度,确保每个孩子都能积极参与。
- 注重观察孩子的反应,及时给予鼓励与支持。
- 保持课堂氛围轻松愉快,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乐。
八、课后延伸:
- 鼓励家长在家中进行简单的感统游戏,如“找物品”、“闭眼摸物”等,加强家庭与学校的联动。
- 定期评估孩子的感统发展情况,调整训练方案。
九、教学反思:
每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记录孩子的表现与反馈,分析教学效果,不断优化教案内容,提升教学质量。
备注:本教案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灵活调整,确保适合不同年龄段与能力水平的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