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欣赏栏目《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唐代诗人李白,以其豪放不羁的个性与超凡脱俗的诗才,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笔下的诗作往往意境开阔、情感奔放,而《秋登宣城谢朓北楼》便是其中一首极具代表性的作品。
这首诗是李白在秋日登上宣城(今安徽宣州)的谢朓北楼时所作,借景抒情,表达了他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以及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全诗如下: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开篇“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描绘了夕阳西下时,江城在天光映照下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诗人站在高处远眺,心境豁然开朗。这里的“江城”指的是宣城,而“山晚”则点明了时间与环境的静谧氛围。
接下来,“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诗人用极富想象力的语言,将两条河流比作镜子,桥梁倒映其中,仿佛彩虹横跨水面,展现出一种梦幻般的画面感。这种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秀美,也体现了李白诗歌中常见的浪漫主义色彩。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这一句转入对人间烟火的观察,橘树在秋风中显得清冷,梧桐落叶,秋意渐深,给人一种萧瑟之感。这里的情感由外在的景物转向内心的沉思,为后文的情感升华做了铺垫。
最后两句“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站在北楼上,迎着秋风,不禁怀念起南朝诗人谢朓。谢朓曾在此地任职,留下了许多诗篇,李白借此表达对古人的敬仰与追思,同时也流露出自己仕途坎坷、壮志难酬的无奈。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也有对历史人物的深情缅怀。它不仅是一首写景诗,更是一首抒发情怀、寄托思绪的作品。李白通过登高望远,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巧妙融合,使读者在感受美景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追求。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是李白诗歌中不可多得的佳作,它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情感打动人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与人生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