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2017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教学课件第一节认识地球第1课时地球的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2017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教学课件第一节认识地球第1课时地球的,在线求解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30 13:30:49

2017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教学课件第一节认识地球第1课时地球的】教学内容设计:

本节课是《2017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中“第一节 认识地球”第一课时的内容,主题为“地球的形状与大小”。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初步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建立对地球整体形态的直观认识,并为后续学习地球的运动、自然现象等打下基础。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掌握地球的基本数据。

- 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观察图片、动画演示等方式,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资料查阅等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探索自然世界的热情。

- 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 地球的形状(近似球体)、地球的大小(赤道周长、平均半径等)。

- 难点: 如何理解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以及如何用科学的方法测量地球的大小。

三、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包含地球的卫星照片、地球仪模型、地球各部分示意图等)。

- 学生课前预习课本相关内容,收集有关地球形状的历史资料。

- 实验材料:皮尺、绳子、圆柱形物体等,用于模拟地球的测量活动。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提问:“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但你真的了解它吗?”通过提问引发学生思考,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地球的形状”这一话题。

2. 新课讲授(20分钟)

- (1)地球的形状:

通过展示地球的卫星照片和地球仪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 提问:为什么古人认为地球是平的?

- 播放视频或动画,介绍麦哲伦环球航行、现代卫星探测等科学发现,说明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发展过程。

- (2)地球的大小:

教师讲解地球的主要数据:

- 赤道周长约4万公里;

- 平均半径约6371公里;

- 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

- 结合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数据的意义,如“绕地球一圈需要走多久”、“地球有多大”等。

3. 小组合作探究(10分钟)

- 分组完成任务:

- 利用皮尺和绳子,模拟地球的赤道周长,估算一个“地球”的周长。

- 探讨“如果地球是正球体,那么它的体积会是多少?”

- 各组汇报结果,教师点评并补充相关知识点。

4. 巩固练习(5分钟)

- 完成课堂练习题,如填空、选择、简答题等,巩固学生对地球形状和大小的理解。

- 教师抽查学生回答,及时反馈。

5. 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大小数据的重要性。

- 布置课后作业:

- 阅读教材P1-P3页,整理地球形状与大小的知识点;

- 观察家中物品,找出与地球形状相似的物体,并记录下来。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结合生活实例和动手实验,增强了学生对地球基本特征的理解。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内容,如引入地球的自转与公转,使学生更全面地认识地球及其在宇宙中的位置。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