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学习通过人物对话理解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故事寓意。
- 培养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寓意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学会尊重他人、谦虚待人。
- 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
- 理解陶罐和铁罐的性格特点及其变化。
- 领会故事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三、教学难点:
-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这一主题。
四、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录音、生字卡片、图片等。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 展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提问:“你们见过陶罐和铁罐吗?它们有什么不同?”
2. 引出课题《陶罐和铁罐》,激发学生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1. 听课文录音,注意字音和节奏。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生字词。
3. 教师讲解生字词,如“骄傲、奚落、埋藏、朴素”等。
4. 分组朗读课文,教师点评。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5分钟)
1. 提问引导:
- 铁罐为什么看不起陶罐?
- 陶罐是怎么回应的?
- 最后发生了什么?
2. 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人物语气和情感。
3. 讨论交流:
- 铁罐和陶罐各有什么特点?
- 你更喜欢谁?为什么?
(四)感悟寓意,拓展延伸(10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故事寓意:
- 人都有长处和短处,不能因为自己比别人强就看不起别人。
-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 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
- 在学校里,我们是否也有过类似的行为?
- 如何做一个有礼貌、不骄傲的人?
(五)课堂小结(5分钟)
1. 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和寓意。
2. 强调做人要谦虚、友善,尊重他人。
(六)作业布置(5分钟)
1. 朗读课文三遍,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 写一篇小作文:《我眼中的陶罐和铁罐》。
3. 和家人分享这个故事,并说说你的感想。
六、板书设计:
```
《陶罐和铁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
陶罐:谦虚、善良、朴实
铁罐:骄傲、傲慢、自大
寓意:不因自己强大而轻视他人,
谦虚使人成长,骄傲使人落后。
```
七、教学反思(课后填写):
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但在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方面还需加强,今后应多设计一些贴近生活的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内化课文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