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沙漠中心》教案2】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 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变化。
- 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词,理解其含义及用法。
- 学习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心理的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在困境中的心理活动。
- 培养学生分析文本、归纳主旨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感受作者在极端环境下的坚韧与乐观精神。
- 引导学生树立面对困难不轻言放弃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
- 分析作者在沙漠中所经历的心理变化。
- 理解文章中象征与隐喻的运用。
- 教学难点
- 把握作者在绝境中表现出的复杂情感。
- 理解“生命”“希望”等主题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录音、相关图片资料(如沙漠场景)。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标出疑难字词,思考作者的情感变化。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提问:“如果你被困在荒无人烟的沙漠中,你会有什么感受?你如何面对这样的处境?”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激发学习兴趣。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在沙漠中心》,就是一位飞行员在飞行途中遭遇险情后,在沙漠中挣扎求生的真实经历。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
- 教师出示生字词,指导学生正音。
- 提问:文章讲述了什么内容?作者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如何应对的?
3. 精读课文,深入分析(20分钟)
(1)梳理情节结构
- 开头:飞机故障,陷入沙漠。
- 中间:面对生死考验,内心挣扎。
- 结尾:坚持信念,最终获救。
(2)分析心理变化
- 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如:“我感到自己像一个死人。”
- 讨论:作者一开始是怎样的心情?后来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 总结:从绝望到希望,从恐惧到坚强,体现了人类在逆境中的生命力。
(3)品味语言特色
-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 如:“风在耳边呼啸,仿佛在嘲笑我的无助。”
- 分析这些描写如何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4. 拓展延伸(10分钟)
- 阅读拓展材料:其他关于探险或克服困难的文章片段。
- 小组讨论:如果换作是你,你会怎么做?你认为什么是战胜困难的关键?
5. 课堂小结(5分钟)
- 教师总结:本文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展现了人在极端环境下的顽强意志。
- 引导学生感悟:无论身处何种困境,只要心中有光,就一定能看到希望。
五、布置作业
1. 写一篇短文,描述你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个困难,并说说你是如何克服的。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本课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
```
《在沙漠中心》教案2
一、教学目标
二、重点难点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2. 初读
3. 精读
4. 拓展
5. 小结
四、作业布置
```
七、教学反思(教师使用)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深入阅读与思考,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在分析作者心理变化时表现出较强的参与热情,但在理解象征意义方面仍需加强。今后可结合更多情境创设,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本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