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财务管理制度[页3](规章制度)】为进一步规范乡村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保障集体资产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部门的指导精神,结合本村实际情况,特制定本乡村财务管理制度。本制度适用于本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各项收支管理、财务公开、监督审计等工作。
一、财务人员职责
1. 财务管理人员应具备基本的会计知识和职业道德,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确保账目清晰、数据准确。
2. 负责日常收支记录、凭证整理、报表编制及财务资料归档工作。
3. 定期向村民代表会议汇报财务状况,接受群众监督。
二、资金管理规定
1. 村级各项收入必须及时入账,严禁私设“小金库”或挪用公款。
2. 所有支出须经审批后方可报销,重大支出需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
3. 严格执行预算管理制度,合理安排资金使用计划,确保资金用于公益事业和村民生产生活需要。
三、票据与印章管理
1. 所有收支票据必须由专人保管,做到票据齐全、手续完备。
2. 财务专用章、法人印章等重要印鉴应由专人负责,不得随意借用或外借。
3. 票据和印章的使用应建立登记制度,确保责任明确、可追溯。
四、财务公开与民主监督
1. 每季度定期公开财务收支情况,接受村民查询和监督。
2. 设立财务公开栏,内容包括收入明细、支出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等。
3. 鼓励村民代表参与财务监督,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并整改。
五、内部审计与责任追究
1. 建立内部审计机制,定期对财务活动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 对违反财务制度的行为,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理,构成违法的依法追责。
3. 强化财务人员的责任意识,确保财务管理的透明性和规范性。
六、附则
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村委会负责解释和修订。
2. 各村可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实施细则,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通过建立健全的乡村财务管理制度,能够有效提升农村经济管理水平,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财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