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诉衷情(middot及当年万里觅封侯》)】南宋诗人陆游,一生怀有强烈的爱国情怀与壮志未酬的悲愤。他的词作中,不乏慷慨激昂、忧国忧民之作。其中,《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便是他抒发胸中块垒、表达对家国命运深切关注的经典之作。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开篇两句,便将读者带入了陆游年轻时的豪情岁月。他曾在边关驻守,意气风发,渴望为国建功立业。那时的他,胸怀大志,只身一人奔赴边疆,心中满是对国家的忠诚与对理想的追求。
然而,“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这句却陡然一转,道出了现实的残酷。曾经的壮志豪情,如今已成过往,梦中的边关早已消散,而自己却只能看着昔日的战袍被尘土覆盖。这种从热烈到冷落的对比,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失落与无奈。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三组简短的句子,层层递进,道尽了陆游内心的苦闷。金人尚未被驱逐,国家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而自己却已年迈,两鬓斑白,只能徒然流泪。这种“报国无门”的感慨,令人动容。
最后,“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则是整首词的点睛之笔。陆游以自问自答的方式,表达了自己一生的矛盾与无奈:谁能料到,我这一生的心愿,是驰骋沙场、保家卫国,而最终却只能隐居于沧洲,度过余生。
这首词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既有对往昔峥嵘岁月的追忆,也有对现实处境的感叹,更透露出一个爱国者无法实现理想、壮志难酬的深沉悲哀。它不仅是陆游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那个时代无数志士仁人的共同心声。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之所以流传千古,不仅在于其艺术上的成就,更在于它承载着一位诗人对国家的深情厚意与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读之令人唏嘘,思之令人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