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等数学研究(程晓亮、刘影)版课后的习题答案】在学习《初等数学研究》这门课程时,课后习题是巩固知识、提升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而由程晓亮与刘影编写的《初等数学研究》一书,内容系统全面,涵盖了数论、代数、几何等多个基础数学领域,适合高校数学专业学生或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习者。
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教材中的知识点,理解解题思路与方法,本文将围绕该书的课后习题进行简要分析与解答思路的梳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版权保护的原因,我们不会提供完整的答案,而是通过典型例题的讲解,引导读者自主思考与探索。
一、数论部分习题解析
数论是《初等数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章节,涉及整除性、同余、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等内容。例如,书中有一道关于“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题目:
题目示例:
求126和84的最大公约数。
解题思路:
首先,可以使用辗转相除法(欧几里得算法)。
126 ÷ 84 = 1 余 42
84 ÷ 42 = 2 余 0
因此,最大公约数为42。
这类题目不仅考察学生的计算能力,更注重逻辑推理与方法的运用。建议学生在练习时多尝试不同的解题方式,如分解质因数法、短除法等,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二、代数部分习题分析
代数部分主要涉及多项式、方程、不等式等内容。例如,书中有一道关于二次方程根的题目:
题目示例:
已知方程 $x^2 - 5x + 6 = 0$,求其根并判断根的性质。
解题步骤:
先尝试因式分解:
$x^2 - 5x + 6 = (x - 2)(x - 3)$
因此,方程的两个根为 $x_1 = 2$,$x_2 = 3$。
因为判别式 $D = b^2 - 4ac = 25 - 24 = 1 > 0$,所以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求根公式与因式分解技巧,同时理解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
三、几何部分习题探讨
几何部分内容丰富,包括平面几何、立体几何以及三角函数等。例如,一道关于三角形内角的问题:
题目示例:
已知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为 $A = 60^\circ$,$B = 70^\circ$,求第三个角 $C$ 的度数。
解题思路: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为 $180^\circ$。
因此,$C = 180^\circ - 60^\circ - 70^\circ = 50^\circ$。
这类问题虽然看似简单,但却是几何学习的基础,有助于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严谨的逻辑思维。
四、学习建议与方法
1. 重视基础,逐步深入:初等数学内容虽基础,但逻辑性强,需循序渐进。
2. 勤于练习,反复推敲:课后习题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最佳方式,建议每天安排一定时间进行练习。
3. 结合图形与实例:几何类题目可通过画图辅助理解,增强直观感受。
4. 总结归纳,建立体系:在解题过程中注意归纳常见题型与解题方法,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
结语
《初等数学研究》作为一本系统介绍数学基本理论与方法的教材,其课后习题不仅是对课堂知识的巩固,更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工具。通过对典型题目的分析与解答,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思想与方法,为后续更深层次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希望本文能为正在学习《初等数学研究》(程晓亮、刘影版)的同学提供一些参考与启发,也鼓励大家在学习中不断探索、勇于实践,真正体会到数学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