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之《春晓》教学设计(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春晓》这首古诗。
- 理解诗句的基本意思,初步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想象、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 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观察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
- 正确朗读并背诵《春晓》。
- 理解“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等句子的意思。
三、教学难点:
- 理解“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所表达的诗人惜春之情。
四、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PPT课件、课文插图、音乐《春之声》、录音设备。
- 学生准备:课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5分钟)
1. 播放轻柔的背景音乐《春之声》,出示春天的图片(如花开、小草发芽、小鸟飞翔等)。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春天里有哪些美丽的景象?”
3. 引导学生自由发言,激发他们对春天的兴趣。
4.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春晓》。”
(二)初读感知(8分钟)
1. 教师示范朗读《春晓》,注意语速适中、语气柔和。
2. 学生跟读,教师纠正发音。
3. 分组朗读,鼓励学生大胆开口,提高朗读兴趣。
4. 齐读全诗,感受节奏和韵律。
(三)理解诗意(10分钟)
1. 教师逐句讲解诗句内容,结合图画帮助学生理解。
- “春眠不觉晓”:春天睡觉总是睡得很香,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 “处处闻啼鸟”:到处都能听到鸟儿的叫声。
- “夜来风雨声”:昨晚有风有雨的声音。
- “花落知多少”:不知道有多少花瓣被风吹落了。
2. 提问互动:
- “你有没有在春天早上醒来的时候觉得特别舒服?”
- “你觉得‘花落知多少’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四)深入体会(8分钟)
1. 播放配乐朗诵,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诗中的画面。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如果你是诗人,看到这样的景色,会有什么感受?”
3. 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适时引导,帮助学生理解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惋惜。
(五)拓展延伸(6分钟)
1. 展示其他描写春天的古诗片段(如《咏柳》《绝句》),激发学生兴趣。
2. 鼓励学生回家后向家长朗读《春晓》,并说说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3. 布置简单作业:画一幅“我眼中的春天”,下节课展示。
六、板书设计:
```
春 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古诗。课堂中注重朗读和想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今后可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古诗语言的欣赏能力,并尝试将古诗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备注: 本教案为原创内容,旨在符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需求,注重基础性、趣味性和实践性,适合一线教师参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