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与管理制度(新版)】为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提升企业在突发职业病危害事件中的应对能力,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企业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与管理制度(新版)》。本制度旨在规范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应急管理流程,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高效地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一、总则
1.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场所及相关部门。
2. 职业病危害事故是指因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有毒有害因素、粉尘、噪声、高温等职业性危害因素导致员工健康受到损害的突发事件。
3. 企业应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体系,加强日常管理,预防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
1. 成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由总经理担任组长,负责统一指挥和协调应急救援工作。
2. 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日常职业病危害的监测、评估与预警工作。
3. 各部门负责人应配合应急领导小组,落实本部门的职业病防控措施,并在事故发生时及时上报并参与救援。
三、应急预案编制与演练
1. 根据不同岗位和作业环境,制定相应的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预案,内容包括事故类型、应急响应流程、人员分工、物资保障等。
2. 每年至少组织一次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演练,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根据演练结果不断完善预案。
3. 员工应定期接受职业病应急知识培训,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四、事故报告与处理
1. 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后,现场人员应立即向部门负责人报告,部门负责人应在第一时间通知应急领导小组。
2. 应急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人员赶赴现场进行处置。
3. 事故处理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医疗救助措施,保护现场,防止事故扩大。
4. 事故调查组应查明事故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形成书面报告,并按规定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
五、事后恢复与总结
1. 事故处理结束后,应组织对受影响区域进行清理和环境检测,确保恢复正常生产条件。
2. 对事故中受伤员工进行妥善安置和医疗救治,保障其合法权益。
3. 事故处理完成后,应及时召开总结会议,分析事故原因,吸取教训,完善管理制度,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六、附则
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2. 各部门应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实施细则,确保本制度的有效落实。
通过本制度的实施,公司将不断提升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应急管理水平,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为企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