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T(10379-2012及速冻调制食品)】在现代食品工业中,速冻调制食品因其便捷性、安全性和营养价值,逐渐成为消费者日常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规范该类产品的生产与质量控制,国家于2012年发布了《SB-T 10379-2012 速冻调制食品》这一行业标准。本文将围绕该标准的核心内容、适用范围及对行业发展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
一、标准背景与制定目的
随着我国食品加工技术的不断进步,速冻调制食品种类日益丰富,市场销量持续增长。然而,由于缺乏统一的质量和技术要求,部分产品在口感、营养保留、卫生条件等方面存在差异,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信心和行业整体形象。为提升产品质量,保障食品安全,商务部于2012年正式发布《SB-T 10379-2012 速冻调制食品》,旨在为速冻调制食品的生产、检验和流通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标准的主要内容
该标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速冻调制食品进行了规定:
1. 定义与分类
标准明确指出,速冻调制食品是指以农产品、畜禽产品或水产品为主要原料,经加工、调配后,通过速冻工艺制成的即食或需加热食用的食品。根据加工方式和形态,可进一步细分为速冻饺子、速冻包子、速冻面点等不同类型。
2. 感官要求
对产品的色泽、气味、滋味、组织状态等提出了具体要求,确保产品在外观和口感上符合消费者预期。
3. 理化指标
包括水分含量、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盐分等关键指标,用以衡量产品的营养成分和加工质量。
4. 微生物限量
明确规定了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等微生物指标,确保产品在生产和储存过程中达到食品安全标准。
5. 包装与标签
要求产品包装应密封良好,标识清晰,包含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条件、食用方法等信息,便于消费者识别和使用。
三、标准的实施意义
《SB-T 10379-2012 速冻调制食品》的出台,不仅为生产企业提供了明确的技术规范,也增强了消费者对速冻食品的信任度。同时,该标准的推广有助于推动行业向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促进优质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四、未来展望
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速冻调制食品行业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在此背景下,企业应积极贯彻执行相关标准,加强技术研发和质量管理,以满足市场需求并提升品牌影响力。此外,相关部门也应持续完善标准体系,推动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总之,《SB-T 10379-2012 速冻调制食品》作为一项重要的行业标准,对于保障产品质量、提升行业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未来的发展中,只有不断优化生产工艺、强化质量监管,才能让速冻调制食品真正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健康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