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能够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的方式,深入分析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科举制度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培养健康积极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理解范进中举前后的生活变化及其原因;体会作者运用夸张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效果。
2. 教学难点:探讨范进中举这一事件背后所反映的社会现象以及它给我们的启示。
三、课前准备
教师需提前准备好相关资料,包括但不限于《儒林外史》原著节选、背景介绍、相关图片等辅助材料,并设计好课堂提问。
四、导入新课
以提问的形式引入课题:“同学们有没有听说过‘范进中举’的故事?谁能简单地讲述一下这个故事?”激发学生兴趣后,进一步追问:“为什么范进会如此重视这次考试呢?”从而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主题。
五、讲授新课
(一)整体感知
1. 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出现的重要人物及其关系;
2. 总结归纳范进中举前后经历的变化。
(二)精读品味
1. 分析范进的性格特点:结合具体事例说明其勤奋好学但又迂腐可笑的一面;
2. 探讨周围人对待范进态度转变的原因:思考邻居们为何从冷眼旁观变为热情相助?
(三)合作探究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1. 范进中举是否值得庆祝?
2. 在当今社会中是否存在类似的现象?
六、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要点,强调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命运的影响,并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
七、布置作业
1. 查阅资料了解清代科举制度的相关规定;
2. 写一篇读后感,谈谈自己对于范进中举这件事的看法。
八、板书设计
范进中举教案模板
1.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 过程与方法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 教学重点难点
- 教学重点
- 教学难点
3. 课前准备
4. 导入新课
5. 讲授新课
- 整体感知
- 精读品味
- 合作探究
6. 课堂小结
7. 布置作业
8. 板书设计
以上就是关于《范进中举》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方案,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